2009-06-10

“胜利的彼岸要花力气游过去”

 

  张天晓倡导“动画项目创投”的初衷很简单,就是为了实现国产动画行业的“共同富裕”,为此他不惜错过法国安纳西动画节上的合作谈判,这在他的欧洲同行看来“简直无法理解”。但正是通过张天晓、上海电视节等一批个人和组织的努力,国内一批依旧处在“代加工工厂”发展阶段的动画企业,也开始走出国门看世界,开始因为一个点子畅想他们的动画“大生活”。

动画创投是上海电视节的原创
每日新闻:您是上届电视节“白玉兰奖”动画评委会主席,给我们简单谈谈感受。
张天晓:上海电视节这么一个有历史的电视节,设置动画片奖项,符合国家扶持动漫发展的政策。我认为评价必须要保证公平性、国际性,所以去年我被邀请做评委会主席时,我就邀请了法国、日本等方面的评委,国际评委的人数甚至超过了国内评委。我还提了一个要求,每个评委只能做一届,这样才能保证它的公正性和国际性。动画奖项的评选不光是一个人对艺术和市场的判断,所以我们都是参照国际上一些电视节的做法。

每日新闻:在您的倡导下,上届电视节首次设立了动画项目创投,您的初衷是什么?
张天晓:中国动画业的原创力特别弱,而且大家不懂得如何把创意变成产品,到国际市场上去销售。我通过创作《马丁的早晨》、《中华小子》积累了大量这方面的经验,想把这些经验跟大家分享。道理其实很简单,你一个人富起来了,你不想看到自己身边都是穷哥们,我倒是希望他们都是富的,我是穷的,这样他们就可以来帮我。去年上海电视节首次举办动画项目创投,也得到了全国各地的电视台动画频道的支持,很多部门的老总都到了这里。在去年的活动上,每部作品都有20分钟左右展示的机会,同时所有的评委、买家都会对他们的作品提出看法、建议,这在其他国际级的动画节上都没有。

原创是个吊在空中的大蛋糕
每日新闻:去年动画项目创投活动上获奖的创意,最终有没有拍成作品?组委会有没有做些后续工作?
张天晓:我们有在跟进,在这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很多问题。这些参赛作品从创意上要达到国际标准,还非常困难。去年成都的那个项目拿到了创意大奖,但最终等它样片拍出来以后,却很难达到我的要求。国内很多公司也想搞一些创意,但是他们的创意团队和生产加工的团队本身就是一个团队。他会面临一个问题,就是今天我要有饭吃,同时又有原创的欲望。成都的公司当时就碰到这么一个问题——资金链断缺。他们知道原创是一个非常大的“蛋糕”,但这个“蛋糕”吊在空中,而他们面临的问题是今天就要吃饭。公司内部就发生了很大的矛盾——是继续做加工保证有饭吃,还是搞创作不浪费这么好的平台,去走向世界。他们的片子我们带到戛纳去,很多国家包括意大利西班牙都非常看好,但你能否把这部片子做出来?这仍然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国内动画产业结构有问题
每日新闻:今年的参赛片您都看过吗?跟上届相比有什么特点?
张天晓:总体上跟去年差不多。今年带样片来的参赛作品比较多,但是高品质的样片还是不多。还是那个最大的问题,国内的动画人不懂得怎么做样片,他们不知道样片是干什么用的。国内的动画作品不注重故事,在样片中看不出故事的特点,也就是说它真正的卖点我们看不到,他们突出的都是美术。另外,今年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参赛者多为动画公司,他们都带样片过来了,去年来参赛的多是学生。

每日新闻:您觉得国内动漫产业发展的症结在哪儿?
张天晓:我觉得我们的产业结构是有问题的。动画片最大的客户是电视台,因为它是播出的媒体。动画片播出平台中,电视要占80%,电影是20%。所以我早就说过,如果说电视台对动画片收购价不改变,这个格局不改变,中国的动画产业是不可能起来的。我在很多场合都说,我做的片子,第一观众不是中国人,就是因为电视台的收购价格。如果谁都不做动画片了呢?那电视台播什么呢?国内现行的动画扶持政策是非常畸形的。搞这么多动漫基地,这对推动动画产业的发展有什么作用呢?你不能把那些年轻的中小型的动画公司引上正轨,把他们的创作激情给激发出来,国产动漫的发展就无从谈起。对民族文化的东西要扶持,关键看你怎么扶持?它必须走一个民营的体制。现在能够走得通的,都是能否卖到海外去的东西。我们必须要研究美国、日本、欧洲,他们的产业为什么能起来?本国的市场对他们来说可是非常重要的。做动画片跟做衣服一样,你做的衣服连国产的标准都达不到,你还想出口到国外去,那何从谈起?

市场的海里是要淹死几个的

每日新闻:国产动画片怎样才能达到高标准,乃至是出口到国外去。
张天晓:这就是我们今日动画和上海联合动漫发展中心、上海电视节为什么要推动动画项目创投的原因。我们就是希望能把优秀的点子挖掘出来,大家联合起来共同投资,去开发去推广。当然,我们通过《喜羊羊》的成功也看到,有了点子之后,营销也是非常之重要。国内的艺术家还需要多拍片子,多锻炼。一个人不是一天就能成功的,张艺谋也不是一天就成为张艺谋的,总得有人要为失败埋单。市场的东西,你不能靠政府来教你怎么去做。市场的海里是需要你跳下去的,要淹死几个的,胜利的彼岸是要花力气游过去的。

每日新闻:今日动画真正走向成熟花了多少时间?
张天晓:我一路走来花了25年的时间。我22岁就当了上海电视台动画片厂的副厂长,然后是出国,误打误撞进了国际第一流的动画学校学习,当初我进这个学校是为了告别动画,我是想通过它这块跳板,去国外学习油画,但我确实在那所学校里学到了很多东西。在欧洲这六七年的艺术沉淀非常重要,而且跟很多大师级的导演有过合作,建立了很多宝贵的关系。现在我们跟欧洲很多公司就建立了合作关系,投资合作拍片。我认为,一个艺术家应该对自己有艺术的追求,看重自己的品牌,首先当然应该是大环境让艺术家能够完成自己的作品;然后是你拍出来的艺术作品要对投资者有所回报;最后当然是艺术家的投入也能有回报。

我们正在失去优势
每日新闻:我们的动画产业是否缺乏人才?动画项目创投给他们带来了哪些机遇?
张天晓:国内艺术感觉很好的人才应该很多,不过是很多时候他们自己的价值他们感觉不到,一个人必须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才能发挥他们的特长。我的工作就是凭借我的经验和特长,帮助专才们找到他们的位置。包括像“聚焦动漫谷”这个活动,我也是希望能发现更多的人才,最终能有人取代我来做这个工作更好。为此我们就必须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就像去年,我们把很多团队带到戛纳,把这些团队的领军人物带到国际市场,我相信只要这些人的观念得到提升之后,后面的事情就好办多了。

每日新闻:你怎么看国产动画的发展前景?
张天晓:我比较担心,因为我们正在失去很多的优势。中国制造的优势我们正在不断失去,比如说劳动力成本的优势,现在印度越南都起来了。我一直是站在国际的平台上看这个问题,所以我比很多我们国内的同行要着急得多。像印度越南那边,他们那边没有对动画实行大跃进的做法,他们更多的是在跟国外合作,他们的政策也比我们宽松得多,他们对合拍片甚至还有政府的资金支持。特别是印度,他们在IT方面本来就有优势。而我们发展当中的困难则比较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