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席卷的时代:手艺人如何保持尊严?
近年来,影视公司IPO上市,借壳上市,新三板挂牌的消息此起彼伏。中国的影视产业前所未有地受到资本的眷顾。在提高制作经费和从业者收入的同时,资本也“搅乱”了行业,抄袭模仿、数据造假、要钱不要品质的现象屡见不鲜。昨日,在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白玉兰论坛“资本席卷的时代:手艺人如何保持尊严”的讨论中,身为编剧、导演和演员的众“手艺人们”为行业把脉,就如何与资本相处进行了激烈探讨。
电视剧行业现状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近几年资本大量流入影视产业,文化企业融资并购事件层出不穷,仅2015年就有196起,已披露金额近1500亿元。同时,涉及广播、电视、电影和影视录音制作业类挂牌新三板的企业也不断增多。与资本大量流入相对应的是,电视剧行业IP剧泛滥、翻拍无数、“小鲜肉”效应、刷收视率,甚至出现抱团造假,一片虚假繁荣的局面。
对于这种情况,论坛嘉宾们一致呼吁:现在影视行业被假数据包围着,收视率、粉丝等都存在造假现象。这种行业乱象伪造了观众的趣味,阻碍了真正好剧的创作。
对于资本席卷时代所带来的影响,王茜也颇有感触。她说,现在演员的生存状态非常两极化。比如有的演员,年轻、演技一般,但有话题度,片酬一报就是八千万。而另一部分关注度不高的演员,片酬下降,被资本市场抛弃,成了跑生活的寒酸手艺人。
所以,现在的电视剧市场,不止存在IP剧泛滥、假收视率等现象,演员们为了生存也会做出造假行为,如做热搜、做粉丝量、做关注度等。
电视行业需法律规范
著名编剧兼作家宋方金认为,电视行业出现这样的乱象,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资本。尤其是那些有贪欲的人利用资本,主导了编剧,导致很多剧本不是真的反映生活,传递正能量,而是为了迎合市场,一味盈利。
其实,资本市场也并不完全是急功近利。作为一名投资人,韩钢表示,影视技术最终的价值体现肯定是影视作品。自己从没有买过IP,也没有改编过IP,都是从原创开始,支持正能量作品。他还说,手艺人分两类,有人急功近利,有人目标长远。投资人也是,相信同样具有长远目标的投资人和“手艺人”会联合起来,把行业泡沫挤干净,让大家重拾对文化产业的信心。
虽然部分像韩钢这样的投资人是冷静的、有责任感的,但行业的健康发展仅靠道德约束肯定是不够的。编剧汪海林呼吁,影视界也需要政务公开和透明,更需要通过立法来约束和制止那些造假行为。只有在法律的监管之下,影视行业造假和浮躁的现象才有可能尽快散去,尽管这种乱象何时结束谁也不知道。
保持手艺人的尊严
行业立法虽然最有效,但毕竟存在滞后性。在这个资本席卷、造假泛滥的时代,手艺人如何保持自己的尊严?王茜用亲身经历告诉大家,她维持尊严的办法是选择离开。在没有做任何数据,没有“小鲜肉”加盟的情况下,她筹拍的电视剧被市场淘汰了。她选择做回简单的演员,去拍话剧,这让她体会到了做演员的快乐和纯真。她说:“与其出卖自己,不如抽身而退,保持清醒的头脑,做个简单的演员。”当然,她坚信行业的这种乱象不会太久。
的确,对于手艺人来讲,保持尊严非常难。但汪海林还是喜欢做自己喜欢的剧,不用“网红”、不用“小鲜肉”,找真正的演员,拍一部真正的好剧。他表示,现在自己已经转战电影圈了。这不是离开,而是在等待好的平台。
也许资本和手艺人联合才是最好的方式。韩钢表示,保持尊严很重要的方法是行动,要守住自己的阵地。资本也需要手艺人,需要那些有情怀,有能力的人。能够与这些手艺人合作是他殷切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