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09

网络综艺如何呈现出新生态

 

嘉宾在论坛现场交流。
 

由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组委会、腾讯视频和腾讯娱乐联合主办的“互联网时代的综艺新生态”主题论坛于昨日举行。自2015年下半年,各大视频网站开始大量出品自制综艺节目,投资的量级和制作规模也在迅速提升。除了“纯综”外,传统的电视台综艺也积极在网络平台上播放。互联网时代的“网综”究竟呈现何种新生态?专家们就此展开了研讨。

“网综”新形态之一节奏更快、故事更复杂

互联网时代的综艺(简称“网综”)呈现出一种新形态。互联网时代,网络的广泛运用和移动终端的大量普及,使得观众收看综艺节目的习惯渐渐改变。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窝进沙发耐心地把一档综艺节目从头看到尾,而是更多地选择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和更多元的空间去收看节目。这就意味着比起传统的电视综艺,网络平台播放的综艺在节目形态上,要更好地适应观众新的收视习惯。

腾讯视频综艺业务部总经理马延琨女士指出:“即便是同样的内容,在电视上看和在手机上看,其观感差异是很大的,所以对网络综艺而言,从内容本身的话题性到拍摄手段,以及后期制作,都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那么,网综在互联网时代会呈现出一种什么样的全新形态呢?东方卫视节目研发中心总监、《极限挑战》总导演任静就以《极限挑战》为例进行了阐述。“我在机房剪《极限挑战》的片子时,感觉像在手机上看综艺一样,剪辑节奏非常快。为了适应电视观众,我专门在两三米的位置放了一个沙发,把握电视观众从远处收看的感觉。”为了抓住碎片化收视习惯下的观众的注意力,任静认为网络综艺不仅节奏要快,故事结构也可再复杂、再烧脑、再引人入胜一点,并希望接下来的《极限挑战》可以分别做出网播和电视台播两种版本。

“网综”新形态之二交互式体验更加强烈

无论是网播的电视台综艺,或是网络自制综艺,其主体观众不再是中老年观众,而是年轻的80后、90后群体。为了吸引年轻人的注意力,“网综”充分发挥和利用了互联网迅速、平等的优势,为年轻观众带来了更好地交互式体验。

传统电视台做综艺,往往没有办法快速及时对观众的评价做出回馈和相应的调整,所以一部综艺的命运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节目组很难在播放过程中及时调整。但是讲究交互式体验的互联网时代,这种局面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奔跑吧兄弟》前三季的总导演岑俊义就说:“互联网最大的优点,就是它的互动性和及时性。以前做《爸爸回来了》的时候,官微上的每条留言我都看,第一季看完,心里就有数了,第二季我就知道小甜馨的什么话扔在网上可以火,什么话会得到网友的良好反应。”

任静也表示,《极限挑战》放到B站上之后,看到网友评价张艺兴、王迅和孙红雷三个主持人为“三傻”,马上就给负责后期制作的人看,在随后的节目中进行了调整。“以前的电视综艺节目更多的是一种单向的、线性的交流,而现在有了互联网综艺,就能让大家在交互的方式种去看节目,观众会意识到他的建议对节目内容是有影响的。”

基于互联网的便利特性,网络综艺从去年开始大规模崛起,不仅为观众带来了新的综艺节目形态和收看体验,也在改变着电视台和视频网站的关系格局,视频网站从过去的单纯采购电视台综艺,渐渐发展为如今的有能力向电视台输出纯网络自制综艺,比如《我们15个》、《我去上学了》这样的节目。各平台在互联网时代的相互交融、深度合作,为优秀综艺节目的诞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任静说:“无论对电视人还是电视观众来说,这都是一个特别美好的时代,多种可能性正在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