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09

张国立:现在都是现象级剧,但对现实关照得少

 

张国立建议电视剧要更贴近现实。  
 

张国立,在电视行业内向来以“认真做戏”著称。这次担任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白玉兰奖的电视剧评委会主席,他更是倾尽全力,《每日新闻》昨天去他呆的看片房时,发现桌子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他的看片感受。“这是一次我为我们电视人服务的机会。”他说。而他的“服务”,还在于对业内种种现象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任评委会主席为电视人做一次服务的机会

《每日新闻》记者:是什么样的机缘,让您答应来担任电视剧评委会主席?

张国立:这是白玉兰奖第三次邀请我做主席了,推不过去了,真的是诚意打动了我。但是,责任真的重大,因为这个奖有分量,大家都很看重,谁都不会对这个奖项不在乎,都想得,就需要更有责任感。

《每日新闻》记者:您有什么评判标准码?

张国立:公平公正。艺术标准不能说。不管如何,要在一堆作品里面选出一个得奖作品。所以,我们评委都提前拿到了片子,每个人独自看,一人一个房间,我们也避免交流。我自己是认认真真全部看了。对我来说,这也是一个服务大家的机会,为我们电视人做一次服务的机会。

大剧变多?都是现象级但对现实关照少

《每日新闻》记者:这次提名最佳电视剧的片子,此前您都看过了吗?对哪些题材比较有感触?

张国立:涉及入围名单的,具体的我不能说。我是第一次做评委会主席,压力比较大,因为电视剧现在都火爆,都是所谓的“现象级”。但是,我也看到了令人担忧的一面,现在很多电视剧对现实的关照越来越少,没什么现实主义作品,都是古装剧、魔幻剧这些。

当然,从制作质量上看,现在的水平确实提高了。现在的走向是,制作越来越专业,但是内容越来越空,但电视应该是最接近老百姓的东西啊。

不过,没有现实主义题材,不是我们电影电视节的问题,这是整个市场的问题。

《每日新闻》记者:您也跟两位国外评委一起看了海外剧,他们的题材让您有触动吗?

张国立:他们的电视剧比我们质量高很多。但不同平台上制作的作品,我们不要拿在一起比较吧。

《每日新闻》记者:您说过,您现在不愿意拍东西了,因为他们说您拍的不好卖?是否跟题材有关系?

张国立:对。我现在都是拍温暖现实主义。我觉得生活肯定是比戏剧残酷得多,但别一天到晚皱眉头。我承认啊,温暖现实主义,有歌颂有粉饰的意思,但残酷的东西,不一定要全呈现在文艺作品中。有点希望,让大家感受点温暖。但大家还是喜欢拍古装、魔幻。

市场繁荣?小鲜肉当道并不可怕

《每日新闻》记者:但是现在的题材,能吸引市场,投资越来越高,很多原先不肯拍电视剧的电影大牌明星,也都在回流?

张国立:钱多呗!现在就是资本市场野蛮进入文化市场。但是,这个会慢慢好起来的。任何事物,都是从开始燃烧,到不理智,到慢慢回归理智。电视剧市场不可能一开始就设计得很好,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是近忧太多,反而就没那么远的计划了。

《每日新闻》记者:现在“小鲜肉”当道的现象也很明显,您对此怎么看?

张国立:对,现在电视平台都“哈青”——以前我们哈日、哈韩,现在“哈青”,一定得是小鲜肉。我们都是“骨灰级”,哈哈,当然就不好卖。不过,这也是客观的现象。我是这个行业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人,并不觉得这是什么可怕的事。我们那个时代,我们也火爆过,但我最红的时候,也会有人指着说,张国立他们拍的都是什么东西。

我拍戏,肯定也会找小鲜肉。选题材我们可以考虑现实主义,但文化产品本身就具备商品属性,必须要从市场出发。

开始走出去?卖出去不代表走出去

《每日新闻》记者:说到商品属性,现在我们的电视剧在海外卖得好的新闻好像也多了,像《琅琊榜》,韩国有电视台买了版权,还有韩国旅行社组粉丝团来拍摄基地,以前都是我们谈论韩国的电视剧。

张国立:他们的具体情况我不太了解,但事实上,我们那个时候海外版权卖得特别好,比现在价位卖得高。那个时候文化部还给我的公司发了一个文化出口的先进奖。像《铁齿铜牙纪晓岚》,我是没赶上好时候,放在现在,是大IP啊!那时候卖出去时,都会挂着我、王刚、张铁林三个人的海报,说“这部剧有他们三个啊”。

《每日新闻》记者:那相比您那个时代,“走出去”是否情况好了点?

张国立:卖出去并不代表“走出去”。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没有在外面形成一种文化现象。我们那个时候卖出去,也基本上都是卖给华语地区,包括韩国、日本,也都是卖给华语台,基本上受众面仍然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