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纪录片 坚持传递时代最强音
第四届优秀国产纪录片及创作人才扶持项目表彰活动典礼举行
获奖人员上台领奖
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办的第四届优秀国产纪录片及创作人才扶持项目表彰活动,日前在上海东方电视台演播厅举行。今年的表彰活动以“因你而真”为主题,全方面展现了过去一年国产纪录片的丰硕成果。全国各地的纪录片人和制作机构、播出机构代表汇聚一堂,共同见证了属于中国纪录片人的荣耀时刻。最终,共有11类63项国产纪录片、人才、机构获得本届优秀国产纪录片及创作人才扶持项目表彰。
中国纪录片注重与时代同行
“记录中国,我们在场”,中国纪录片注重与时代同行,反映社会现实,因此现实题材作品成为今年优秀国产纪录片最大的亮点。荣获优秀短片的《追梦》、《“纸”有一个梦想》、《一起长大》等反映了普通中国人的奋斗故事,生动鲜活地记录了普通中国人的缤纷的梦想、执着的追求、积极向上的精神。优秀长片《90后指挥家》、《乡村里的春晚》等传递出来的坚持的力量,是时代的最强音。
一些纪录片中的人物在现场与观众们分享了他们的奋斗故事与心路历程,感动着在场的每一个人。优秀系列片《记住乡愁》中为乡亲们用嘴吸出蛇毒,却因此在45岁就牙齿松动掉光却无怨无悔的老人黄自治;当年的摇滚歌手秦勇和儿子成为纪录片《一起长大》的主人公,秦勇多年来陪伴患有感统失调症的儿子成长的故事向人们展示了亲情的伟大……
中国纪录片致力于发掘普通人的故事,弘扬社会正能量。荣获优秀系列片的《中国人的活法》就是典型代表。该纪录片的导演刘鸿雁与观众分享了在选取人物过程中的故事。
还原历史揭示真相
今年是建党95周年,也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东方主战场》、《外国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杀》、《大后方》等一批优秀抗战题材纪录片广受关注。这些作品深刻反映了中华民族抵抗侵略、不屈斗争的艰辛历程,弘扬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并荣获优秀理论文献片。
据了解,《外国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杀》是一部以外国人的视角来见证、亲历以及探寻南京大屠杀的作品。该纪录片创作团队分成7个摄影组,历时近半年,奔赴美国、日本、德国、丹麦等国拍摄,遍访当年几位外国亲历者的后人,搜寻第一手史料。用大量原始材料和文献档案来还原历史、揭示真相,展示了爱国主义情怀,该纪录片的导演曹海滨荣获优秀国产纪录片导演奖。
正如颁奖嘉宾在致辞中所说:“你们将历史的苦难,化作一个民族的财富,并告诉人们,中华民族是不屈的,中国人是爱好和平的。”
主创与观众分享艰辛与快乐
近年来,一批优秀纪录片人才脱颖而出,国产纪录片创作水平快速提升。《河西走廊》、《河狸的故事》、《迁徙—在幸福的路上》等一批优秀国产纪录片,在摄影、配乐等方面都呈现出较高水准,取得良好传播效果,获得优秀摄影奖。
其实,国内有不少纪录片从业者,他们翻山越岭,采集大地的画面和声音,拨开尘埃倾听岁月的回响,但却不为人知。据悉,《野性的呼唤》拍摄了6年,《藏羚羊大迁徙》拍摄了12年,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野性的呼唤》荣获优秀系列片和优秀摄影双项大奖,主创们从默默无闻走向台前,与观众分享了他们在拍摄中的艰辛与快乐。
除此之外,曾海若、徐蓓、史岩、贾丁等荣获优秀国产纪录片导演奖。樊志远、詹先玲、徐欢、魏纪奎、曾磊等荣获优秀撰稿。另外,还有5档优秀纪录片栏目、5家优秀制作机构、5家播出机构和3家优秀组织机构获得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