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08

多屏时代的电视节目多用特写 增加小屏观剧体验

 

尖峰论坛现场
 

互联网时代,电视行业产业格局迭代加速,视频网站成为电视产业中不容小觑的力量,而视频网站的主力受众是青年一代。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电视剧尖峰论坛聚焦当下中国电视行业两大话题:90后的电视选择和电视剧的天价版权。

内容节目必须有“网感”

90后已迅速崛起成为电视剧欣赏人群的中坚力量,电视剧市场如何顺势调整以迎合90后口味,是本场论坛的焦点。

快节奏互联网时代下,年轻人相信“一切皆可玩”,电视剧也不例外。“无弹幕不看剧”,弹幕成为90后看剧的标配,还有动态图片、小视频、短视频、表情包在各种社交网络传播。透过这些现象可以窥见,真正受年轻人欢迎的剧,需要经得起他们的反复“把玩”。

而如何使剧经得起年轻人“把玩”,每位嘉宾都有自己的看法。

哔哩哔哩首席运营官李旎举了一个例子,B站是一个观众平均年龄为17岁的视频聚集地。前段时间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在B站播放大火,被网友顶上排行榜第一。一部严肃认真的纪录片,在B站上大放异彩,它的弹幕也一样有趣,李旎认为这恰恰体现出吸引年轻人第一要素,就是要足够认真去表达内容本身。90后一出生物质文化就特别丰富,从小接触美剧、日漫、韩剧,要在层出不穷的优质文化产品中抓住年轻人注意力,最重要的一点便是认真。

腾讯视频影视部总经理兼腾讯视频总编辑王娟提到一新生词汇“网感”,她认为“有网感”是一部剧能引爆网络的原因。嘉宾也纷纷表达了自己理解下的“网感”。新派系(上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唐丽君认为,有没有“网感”取决于三点:爆点、槽点、痛点。槽点把握不好显得“low”,痛点把握不好,就可能会发生“你的痛点不是别人的痛点,不是社会的痛点”的情况。李旎则将“网感”划归为一种直觉:“对新生事物带着敬畏去融入他们,接触他们,之后便会产生直觉。”

技术用特写,以适应移动小屏观看体验

青年一代是电视剧欣赏人群的主力军的这个事实,已经深刻地改变了电视剧内容的制作。IP当然是其中的核心。汇影视创始人、金影科技(毒药APP、火星小说)创始人侯小强认为年轻人喜欢的既需要有新类型、新情绪、新故事,又需要有极致的艺术,如一些玄幻的、超现实的题材,同时还要有参与感,能引起共鸣。年轻人的选择标准,也定义了IP的选择标准。侯小强表示他们在选择IP时,以数据为主要衡量标准,多根据豆瓣、贴吧、论坛等的点击量、评分,以及微博提及率。

当然青年一代对电视剧的改变远不止于内容,还体现在技术方面。2014年是网络影视制作剧元年,时至今年看剧的终端PC和手机的比例为1:9,这也就意味着,电视剧小屏幕称霸的时代已经到来。电视剧制作要逐渐在顺应小屏幕上做出调整,唐丽君对此提出“多用特写,以适应移动小屏观看体验。”而华策集团北京公司电视剧事业部执行总经理张娜则认为,首先把剧本做好,才是最基础的。中国电视剧行业目前及未来的发展,仍需以90后、00后的欣赏水平及选择标准为风向标。

【业内声音】

“天价饭局”,能吃得消吗?

2011-2016年短短五年间,电视版权价格巨变,一般电视剧版权价格上涨10倍,顶级剧甚至达到30倍。这种巨幅增长,给电视剧产业结构带来巨大的冲击。

腾迅网络媒体事业群副总裁、视频版权合作部总经理韩志杰叫苦不迭,连连质疑需要为电视剧“天价饭局”支付的账单。灵龙文化董事长江南指出:“现在是产业自己调整产业结构的阶段,有些价格是理性的,有些是非理性的,整个行业成本上浮是理性的,但其中有一部分非理性还没有区分开。”

但作为制片方,新丽传媒副总裁黄澜则呛声道:“剧好才卖得贵,好的剧能给网站带来价值,非常合理,很值得。”

电视剧天价的原因也是诸多业内人士的纠结所在。黄澜认为,天价背后有观众的强烈需求,使得市场供给增加,视频网站崛起的最佳机遇也由此来临。慈文传媒董事长、总裁马中骏则认为,重点是“需求到来太早,优质资源太少”。

“天价饭局”所带来的后果也为行业所关注和担忧。韩志杰质疑,为了顶级、稀缺的内容是否真的值得付出这么高的价格。黄澜对此持乐观态度,她认为售价增长,成本也可以随之增长,进而鼓励剧组投入更多成本,可以使产业链下游主动导向电视剧发展方向。马中骏则认为目前行业中肯定有泡沫,但不知道泡沫在哪里。

而诸位嘉宾也都表示,互联网视频是一个年轻产业,希望能给年轻创作者更多的机会,能给创新引领者更多机会。现在是视频行业的起点,中国还有很大空间。每个人内心深处都希望成熟的更好的良性的盈利模式,而不是烧钱。视频一直在烧钱,广告价格的增幅已超过电视,希望视频不烧钱的时期越早到来越好,希望视频收费模式越来越成熟,成为一个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