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电视剧市场格局
电视台加大话语权控制力度
相较2007年,以电视剧立天下的安徽卫视2008年的购剧费用将翻一番,从2个亿增至4个亿。安徽卫视副台长邹晓利介绍道,“安徽卫视为2008年已购买23部影视剧。”安徽独家买断的两部剧《暴雨梨花》、《刁蛮公主2》就将花掉近8000万元。除此外,23部独播大戏包括了台湾地区收视冠、亚军——《放羊的星星》和《换换爱》,TVB2007上半年收视冠军《师奶军团》,热播剧《康熙微服私访记5》、张纪中新剧《鹿鼎记》等。
湖南卫视广告部主任樊旭文告诉《综艺》,“2008年‘金鹰独播剧场’的购剧费将达2亿元—3亿元,相比去年增幅达到30%左右,预计今年全年‘金鹰独播剧场’将播出700多集独播剧”;而据山东卫视总编室介绍,今年山东卫视的购剧投入也从6000万元增至1个亿。
各大电视台除了增加购买电视剧的资金,另一个趋势也格外引人注目——以东方卫视、湖南卫视、天津卫视等为代表的“自制剧”、“定制剧”趋势。
据湖南卫视总编室主任李浩介绍,2007年湖南卫视在自制剧上的投入达到4000万元-5000万元,今年湖南卫视的这一投入将达到1亿元;天津卫视节目购销中心主任刘郡介绍,目前天津卫视的“定制剧”已占全台购剧比例的三分之一、卫视频道购剧比例的五分之一。“2008年,这一比例还会大幅上升”。
“这充分说明了电视剧制作开始向大传媒集团靠拢。”中国广播电视节目交易中心运营总监张林林说,“只有处于优势地位的传媒集团才能在电视剧竞争中夺得好资源。同时,优势的传媒集团有实力、有条件进行电视剧的制作,对于频道的整体品牌运营而言这是可行的策略,并且对于电视剧的不断提价,也是一种应对之策。”
“电视台作为电视剧的第一级消费者,对内容有很大的依赖性,因此,电视台越来越重视和电视剧制作公司的密切合作,‘自制剧’、‘定制剧’、‘联合制作’也就应运而生。” 保利华亿执行董事刘晓霖如是说。
民营公司何去何从
面临电视台在电视剧制作上的“收权”,民营电视剧制作公司何去何从?
江苏卫视副总监梁鼎认为,接下来,电视剧制作公司会发生格局性“突变”,重新洗牌——电视台在市场的驱动下,努力寻求与有实力、有品牌的影视制作公司的战略合作;资本薄弱,没有多元融资渠道的电视剧制作公司将会遭遇前所未有的寒冬。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分析,中小制作公司以播出作为主要盈利的的模式在现在的市场态势下已经丧失了竞争力。由于没有其他的融资渠道,电视剧生产成本高,制作周期长,电视台拖欠回款频发,资金无法顺畅流转。这将直接导致这些公司下一步无法吸纳好剧本、好制作团队,进入恶性循环。而且,“现在大部分大型广电传媒集团都已与各大制作公司结成战略合作关系,进一步加强了频道垄断度,这样一来中小制作公司的空间就更加狭小了”。曾经在电视剧市场割据一方的欢乐传媒、星美传媒的表现就是例证。
“其实每年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电视剧不超过10部。”张林林说,“如何挤入前十?这应该是各大影视制作公司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但从目前的市场情况看,资本越雄厚,影视产业链越完善的公司和集团拥有更多优势”。
经过资本市场的洗礼,华谊和橙天娱乐目前跃升为业内电视剧产业的显赫角色。他们都有电影、电视制作、音乐及音乐剧制作、艺人经纪、广告及新媒体等综合平台,融资渠道相对中小公司宽泛得多,因此类似它们的公司往往是电视台的首选合作伙伴。江苏卫视目前购得的6部独播剧中,《末路天堂》、《钻石王老五的艰难爱情》就是与华谊兄弟合作的。
保利华亿执行董事刘晓霖认为,“资源虽然会逐步集中到优势的集团公司。但是制作公司的竞争将出现多极化,不会一家独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