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10

新政策新热点都是场内热门话题 国际影视市场成行业晴雨表

 

新政引起了市场变化。《每日新闻》记者 吴恺 摄

TVB不惜血本来沪参展,体现了他们对这个市场的信心。《每日新闻》记者 吴恺 实习生 邱悦橙 摄

将电视节和电影节打通的国际影视市场,向来是精准反应行业动态的"晴雨表",昨天,市场在上海展览中心正式"开市"。一剧两星新政下,各家影视公司感受如何?电影市场的红火,有没有对业已受到互联网冲击的电视市场造成影响?昨天,《每日新闻》记者也特地走访了多家参展方,了解行业内的看法。

新政让很多公司纠结

影视剧行业内最热的话题,无疑是网络渠道的兴起,以及一剧两星正式实施后对传统渠道的影响——以前,还只是在预测,现在,却实打实地在感受市场变化了。

"受到市场影响,一些小公司在观望,今年没来。"世纪长龙公司的发行主管项目负责人樊凡告诉记者。而北京一家大型国企性质的影视公司,一位不愿意透露名字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原本以为一剧两星在让大家卖剧变困难的同时,能够降低明星们的片酬,从而降低整体成本,"但没想到的是,由于大家都想做精品,导致了一线演员片酬反而涨了,而那种三线演员,又闲得没人请!"

市场形势变得复杂,为此,作为市场晴雨表的国际影视市场,也贴心地出面"答疑解惑"——昨天举行的第一场论坛,就是讲"一剧两星下的电视剧新策略",吸引了不少业内人士前往,甚至连总局副局长田进视察时,都特意驻足旁听。

电影热让电视分心

除了对热点政策的准确反映,整合了电视市场和电影市场的国际影视市场,也让两个界别的资源流通了起来,实现了信息共享。电影市场如火如荼,电视市场却在经历着政策调整和互联网的双重攻势,于是,展览中心内,很多人开始热烈地讨论起了投资的新动向。

前述北京那家大型影视机构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是以电视剧制作为主的公司,之前也主要都是做的"熟人"生意,虽有政策调整影响,但日子还算好过。不过,市场的趋势也非常明显,电影可能机会更多,所以,他们公司已在渐渐调整主攻方向,变成了电视电影并重,"明年就会有一些电影项目上马了"。

当然,也有坚守着不肯分心的。世纪长龙的樊凡就说:"虽然现在电影很热,但其实电视和电影都是不错的市场,我们是做电视剧起家的,目前还是会以电视剧为主。只是,我们会在挑剧本时更加谨慎。"而电影市场的好的经验,他们则也在借鉴,电影市场目前对热门IP的重视前所未有,而他们目前主打的电视剧,"也是根据热门网络小说改编的,毕竟,酝酿真正好的剧本,需要好几年的时间。"

引进剧找到机会

作为国际化的平台,上海的国际影视市场每年都会吸引不少境外机构参加,像今年,戛纳电视节就来上海,和上海电视节一同打造了贵宾区,供客户洽谈。而对影视剧市场影响巨大的政策,同样会受到他们的关注。

连年率领台湾各家电视机构来参展的《每日新闻》的老朋友、中华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商业同业公会创会理事长汪威江,告诉记者说:"像一剧两星,大家都在关注,但它对海外剧的影响不是那么大,甚至可以说是利多消息——这个政策的本身,是希望有更多的戏能登上卫视这样的平台,这样给海外选片的机会,就会更多。"

他领导下的协会,每年都会有24、25家的机构来参展,"数量比较稳定,参加上海的展比去别的地方的展,人要多,也是因为上海国际影视市场的国际感——东西在哪里卖得比较好,我们就到哪里去,这也是规律。"

在香港TVB的展台,也同样反映了这样的现象。虽然最近和欧阳震华的续约话题,让他们饱受争议,也让外界分析,他们的自制剧影响力正在下降,然而,昨天他们搞一场明星见面会活动,仍然能让展台瞬间变得人山人海,也证明了他们的实力和底蕴,不惜血本来上海参展,更是证明了他们对这个市场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