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10

头脑风暴:互联网时代 传统广电探讨转型

 

  

电视节和SMG联合主办的白玉兰电视论坛受到热捧。《每日新闻》记者 施培琦 摄

今年上海电视节最热门的话题,非“一剧两星”和“互联网转型”莫属了。昨天,电视节和SMG联合主办的白玉兰电视论坛《颠覆与重生——“互联网+”媒体融合广电高峰论坛》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从总局到各地电视台、电视机构,来了20位专家畅谈广电行业的互联网转型,而结论就是,广电人的传统优势正在丧失,需要保持高度的警惕,但如果找对路子,更焦虑的反而应该是那些正在抢夺传统广电蛋糕的互联网企业。

广电现状下降,但仍强势

在论坛上,与会专家几乎都提及了现在互联网对于传统广电行业的冲击。上海广播电视台台长王建军透露了一组数据,“今天我们看到了电视的收视情况,和关注规模都在下降,人均收视时间减少,中青年在慢慢离开电视。今年电视广告同比下跌2.9%,所有互联网都赶上了电视,这是不争的事实。”

原来看电视的人哪里去了?另一家强势广电媒体湖南广播电视台副台长聂玫说,他们去年做过一个统计,用户在互联网的月浏览量是34亿小时,整个互联网覆盖人群是6亿,但是视频的覆盖应用人群是5亿!

不过,由于传统的优势太过巨大,在所有行业都在谈和互联网融合的话题时,广电仍然具备着竞争优势,王建军说,传统的电视仍然是到达率最大的传播方式,保持着64%的到达率和人均164分钟的收视时间,另外,目前电视仍是最好的注意力入口,“整个业内都公认的一些好的节目《我是歌手》、《奔跑吧,兄弟》等等,这些优秀的内容首先吸引观众的仍然是电视。”

如何转型?找到自身优势再切入

然而,传统渠道仍有优势,并不代表广电行业的转型需求不急迫。2015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上提到, 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至此,“互联网+”战略上升至国家层面。互联网电视嫁接互联网的技术优势与广电传媒的资源优势,作为融合发展的实践,所受关注度日益提升。

在这方面,湖南电视台走得很好。聂玫说,湖南台在“互联网+”的转型上,有三个思路:首先是整体要实现全员互联网化,学习互联网思维更重要是学习真正开放的、非常残酷的全面的市场竞争思维;其次,是用市场竞争的思维,来寻找自己的资本优势、资源优势和其它优势到底在哪里;第三,利用优势,在能够使自己脱颖而出的重要的互联网行业,进行重点的投入,比如去年开始的独播策略。

湖南台的转型比较成功,尤其是通过芒果TV这个APP来实现独播:“当时的会员用户是十万,两个月以后独立用户是一千万,在现在日活跃用户是2000万以上,贡献的就是优质内容的独播。而如果当时把内容卖给视频网站,版权收入能达到几个亿,但今年的广告签约就达到了8亿。

而SMG也在努力转型。王建军介绍,原来台里也是各自为政,“全台全集团大概200多个微博,180多个微信,还有公众号包括很多的APP产品。现在我们把这些分散的入口都准备统一到一个品牌上,将来会有八大功能,以影视、新闻、财经等功能为主,另外加上电商、购物、游戏,现在演示的就是我们这个APP——百视TV,包括将来的支付和应用商店。”

转型需要注意什么? 不应妄自菲薄

论坛上,现实的残酷性,以及前景的美好,各方一一展示,但各位专家意见很统一,就是面临互联网的冲击,需要的是迎上去,而不是逃避,不是妄自菲薄。王建军说:“更加焦虑的还是互联网企业。最近阿里巴巴和第一财经合作的时候,马云说了一句话,‘其实我们互联网企业天天都在想明天在哪里,我们动作一慢就变成传统的互联网企业了;我们颠覆得比传统企业更快,消亡得也更快,所以我们更加焦虑,更加需要快速地奔跑’——所以,大家都是一样的,都会面临同样的体制,这个时代对大家来说都是公平的。”

她还举了行业内几个知名视频网站的例子,像优酷,像10日将要重点推广自制剧的搜狐视频。“我看优酷是我们行业领先的,但9年了,直到现在都没有实现盈利,他们现在开始探索用户收费方式;我看张朝阳在2014年的时候说互联网要接管电视产业,在中国需要重新找到发明模式。”

而聂玫也说,很多互联网企业,每天都在挣扎,要不要放弃,“他们非常可敬”,“因为我们是互联网视频的后进者,所以前赴后继的这些烈士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我们要思考我们的商业模式是过去互联网人给我们留下的实践和经验,我们必须要走出我们企业自身的发展道路。”

业内在探讨,行业主管部门同样也在思考。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络司司长罗建辉说:“媒体融合是包括内容、技术、业务、市场等全方位的融合。没有现实的经验可以借鉴,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勇于创新,敢于跨界,不能自我设限。我比较认同的一句话是能力在哪里,界限就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