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09

阎建钢:不能让艺术吸二手烟

 

  

  从论坛上的座上宾,到获奖台上的常客,上海电视节在阎建钢三十年从业生涯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到了第21届上海电视节,他成了电视节的“掌管者”:首次出任电视剧单元的评委会主席。在本次电视节上,阎建钢将带领评委团队,见证白玉兰的绽放。而他说,自己不过是为了还白玉兰一份情,感谢白玉兰对自己多年的厚爱。

  《每日新闻》:阎导,您一直是很低调的,这几年也很少出现在大众面前,这次为什么会接受邀请?

  阎导:因为一份感情、一份敬重。我和白玉兰是很有渊源,对白玉兰很感激。而白玉兰在业内也好,在社会上也好,是公平、公正、公开,很有口碑,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奖项。而且,我很尊敬白玉兰,她有一股新鲜的活力,面对电视业的未来发展上,有着清晰的目光和超前的时代理念。

  《每日新闻》:自己做评委是哪种风格?如何领导评委会协调评委之间的意见?

  阎导:我觉得做评委不需要刻意塑造一种风格,只需要一颗本心。而且,我对这次评委会的组成,非常的满意。这些评委无论是业内,还是市场表现上,都是有口皆碑的。我觉得我们这些评委在进行评选时,都会有一种选择自觉,都会有严格的艺术要求,凭着自己的本心,做出对得起自己尊严的选择,不会做没有尊严的选择。我们最后的表现如何,肯定是要等到电视节结束之后才有评判。

  《每日新闻》:您曾经说过,主旋律也可以有很好的收视率。正如去年就涌现了许多优秀的严肃正剧,如《北平无战事》、《老农民》等作品,除了收获收视率之外,也获得了年轻观众的喜爱,像《虎猫》贴合年轻人的热点,您觉得这些剧的走红,给电视剧发展的启示是什么?

  阎导:实际上,如何变革,是当下电视剧发展中遇到的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即如何来进行现代表达,而不是墨守成规。那些成熟导演,为什么会猛然发现自己有美学价值、有情怀的电视作品,在这个时代失去了收视率?我觉得,这种现象就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警示:面对着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必需革新自己的头脑,改善创作态度,创作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水准作品。

  《每日新闻》:电视剧热钱涌动,众口皆谈IP,实际上,有人认为,IP热让电视剧重新焕发新彩,有人则认为IP热折射出电视剧原创乏力,您对此怎么看?

  阎导:如果将这折射到文化产业,特别是艺术领域,我常常将这形容成资本狂欢的“癫狂期”。这种“疯癫”的最直接原因,是对利润的追逐造成的,而这完全脱离了文化的另一个属性:艺术表达。无论是大数据,还是小数据,抑或是各种英文字母的排列、组合,在我看来,都是一种产业工具、表达工具。

  但是,有一个大数据,我是始终笃信的:那就是百分之百的人,在追求真善美。切莫忘了,我们这个行业,不能让资本引发癫狂,让艺术去吸二手烟。我觉得守卫这个底线,是从业者的基本使命。作为从业者,与其去关注这些风气,还不如好好地劳作,埋头耕耘,踏踏实实地奉献自己的劳动,让你的劳动转化成一份实实在在的成果。实际上,我们真正在做电视剧的从业人员,很少被这种风气裹挟,我们都是很认真、踏踏实实地做电视剧的。

  《每日新闻》:现在电视剧乱象丛生,短、平、快的电视剧越来越多。电视剧中“五毛特效”、“悬浮情节”频频出现,您认为这会阻碍电视剧的正常发展么?

  阎导:我宁可把这些所谓的电视剧,认为是电视剧娱乐节目化的变体,而不看成准电视剧,所以,其实有了这个判断之后,就无所评价了,因为这已经是另外一个维度的评价了。当然,它也有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比如说可以移情,让观众在观看的片刻可以消解压力,抑或仅仅是成为一种谈资。只是它不应该在电视剧的评价系统里面。

  《每日新闻》:电视收视造假已经成了老生常谈的问题,有不少人将之全部归因于“万恶的收视率”,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收视率一直以来是评价电视剧最直观、最权威的标准。对此,您怎么看?

  阎导:即便现在的数据未必百分百让人信服,但它依旧是我们重要的参考标准。即便是那些去做了手脚的制作方、影视公司,很有可能是在某种压力下被迫选择。这实际上,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情,这是我们整个产业链的问题,我们任何人都可能是这条“丑恶链”上的一员。是什么逼迫他们非得去做这个事情?是什么在纵容此类事情的发生?这就需要我们共同的觉醒,需要整个行业环境的改进,需要有法律系统的支撑,需要我们清醒的标准意识。

  阎建钢首次出任本届电视节电视剧单元的评委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