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牛市”
阎建钢题词
韩国当红综艺节目《无限挑战》的中国版今年十月将登陆央视,甚至一度传出单季的版权费高达5000万人民币的消息,对于韩方来说,这当然是得益于《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等综艺节目在中国的热播,水涨船高以至于一季千万。
如此多的海外综艺节目扎堆涌入中国市场,恰恰显示了中国的电视综艺正处于一个大牛市,这个牛市的红利让许多海外综艺趋之若鹜。从2006年湖南卫视引进国外综艺节目版权开始,中国的电视综艺进入了一个“洋务运动”的时代,《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把这个牛市推向了巅峰。将近10年来,中国电视综艺的市场越来越成熟,制作水准和包装形式也日趋精细,老百姓爱看,名人、艺人、文化人也找到了新的舞台。
然而在全民综艺的热潮下,许多人已经开始考虑下一个问题,“洋务运动”还能持续多久?是不是应该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在综艺节目红火的表象之下,也遇到了收视上不去、广告拉不来、观众不爱看的瓶颈,另一方面海外版权的高价也给中方制作人带来很多的压力。这种情况下,“中国模式”这个词渐渐浮出水面。
创新是当下中国社会的主题,作为曝光率高,影响力大的电视节目,更需要创新来驱动生命力。著名的戛纳电视节就有一个“MIP FORMATS”活动,旨在鼓励电视节目的原创,加强各方交流。而今年上海电视节也借鉴了“MIP FORMATS”,创立首届“中国模式日”,以求更好地与国际市场接轨,借市场之手推动中国电视原创的发展,向世界展示中国原创。
综艺的源泉是文化,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着取之不尽的创意源等待挖掘。而近年来一些具有中国元素的原创电视节目,比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开讲啦》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功,在海外综艺大量引进的环境下仍能占得一席之地,其中《中国好歌曲》甚至被英、美等国买断版权,足见“中国模式”的潜力。
制作容易,创作难;形式容易,模式难。尽管中国电视综艺市场接近饱和,但其创新的空间却仍然非常广阔,更会在未来迎来属于创新的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