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13

立足亚洲 助推华语 扶植新人

 



 
中国影视先要在亚洲崛起,然后才能走向世界。


        几天前,胡劲军碰到了一个老朋友,两人探讨了影视内容的价值。朋友说:“做出好的内容,将延伸平台搭好,就能制造出可观的价值。”胡劲军对此表示认同:“演出的延伸是巡演,电影的延伸是游戏、动漫、线下产品,综艺的延伸是模式能够复制,成为盈利模式。”
        上海国际电影节希望实现怎样的价值?它的定位十分清晰——立足亚洲,助推华语,扶植新人。这样的定位,比单纯提出“举办世界一流电影节”的口号要清醒、实在多了。
        为何要“立足亚洲”?中国所处的亚洲,这几年影视发展十分蓬勃。韩国是个中翘楚,影视作品、音乐剧、动漫游戏全面开花,韩国综艺节目的创新模式也十分值得学习。亚太地区的新西兰和泰国已经成为全世界电影后期制作的基地,得到全球大型电影公司的认可,以伊朗为代表的西亚、中亚国家也拍出了不少精彩的电影,在世界舞台上得到大奖。对于中国电影来说,首先要在东方价值观的引领下,在亚洲崛起,然后才能走向世界。
        胡劲军分析说:“中国电影已经走过了取悦西方的阶段,也走过了大资本融入的阶段,需要真正回归到应有的状态。我认为,今年是中国电影制作力量转型的元年,第五代名导演、大制作、国际得奖的阶段已经画上了分号,未来,我们需要关注草根拍、拍草根和社会众筹模式,这些都在中国的电影市场上迅速崛起。”
        最近,阿里巴巴推出的“娱乐宝”为中国电影市场添了一把柴,胡劲军对此点评道:“为什么马云在三年前对中国电影没有兴趣?为什么一年前没有布局?今年,马云所代表的社会资本的力量、互联网的力量开始展现出对电影、娱乐的强烈兴趣,资本的嗅觉就是这么灵敏!”
        为何要“助推华语”?胡劲军道出了自己的期望:“希望上海国际电影节成为全球华语电影、华语导演、制作人、投资人、演员、后期制作展示才华的地方,每年,我们都能在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检阅华语力量取得了多少进步。”
        为何要“扶植新人”?上海国际电影节的“青年导演计划”,就是为了扶植新人。胡劲军透露,明年组委会将邀请网络作家来参加上海国际电影节的论坛,让网络作家与资本、制作方直接见面,为成功的网络作品转化为影视产品搭建平台。
        “我们这次没有请欧美大牌来做金爵奖评委会主席,也没有请许多欧美明星来走红地毯,我们更关心的是当下亚洲、华语和新人的创作状态、创作走势。”胡劲军掷地有声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