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12

崔明慧:得奖不是增加自信心的方式

 



 
崔明慧与上海有很深的渊源。《每日新闻》记者 施培琦 摄
 

       25年前,《谁杀了陈果仁》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提名,崔明慧成为第一位得到奥斯卡纪录片奖提名的华人导演。如今,这位50岁的传奇女子,扛了几十年摄像机,拿过100多个奖项,刚开始她把奖杯摆在房间里,后来干脆打包放进地下室,“奖太多了,地下室放不下,也不能丢掉!”担任上海电视节纪录片评委,崔明慧分享了自己的经验之谈:“得奖不是增加自信心的方式,不断失败、不断寻找失败的原因,才会慢慢有信心!”

 

        《每日新闻》:您拍过很多上海题材的纪录片,能说说您对上海的感情吗?
        崔明慧:我是老上海,出生在富民路。最近在上海拍摄舞蹈家谭元元的故事,我为上海世博会拍摄过纪录片《今日故乡》,还拍过一部《哈哈上海》。我特别喜欢上海,上海有一种风格,不是完全摩登的,有很多老东西遗留了下来。

        《每日新闻》:这次来上海,您到大学里做了一场《跨文化背景下的纪录片创作》的演讲,您可以简单说说,您的跨文化背景对纪录片创作有哪些影响吗?
        崔明慧:我在上海出生,后来去了中国香港、韩国、日本,14岁到了美国,我拍的纪录片和一般人不太一样,我看东西不是简单的黑和白、错和对,我喜欢看中间状态和别人看不到的东西,我有义务把中国人在美国的故事讲得正确。

        《每日新闻》:徐克和李安都曾经在您的剧组里工作,为您打工。
        崔明慧:那时候,我们都是穷光蛋!李安刚毕业找不到工作,就到我的公司来打工,那时候我让他做混音,他说不会,我说:“那你会什么?”他说:“我只会导演。”我就火了:“我才是导演!”徐克跟着我一起拍摄了纪录片《从铁路到针路》,记录了中国人早年到美国做铁路工人、车衣工人的历史。徐克晚上经常不睡觉写东西,他很聪明,对中国文学也很有研究,有一天他中午12点才来到剧组,见面就问:“今天午饭吃什么?”我说:“你现在才到,还想吃午饭?花生酱就果酱!”后来徐克回到香港,在TVB做得很成功。

        《每日新闻》:今年3月,您在美国主持过李安和张艺谋的大师对谈,当时的感受是什么?
        崔明慧:一个在西方受过教育的导演,和一个在中国受过教育的导演交换想法,这很有意思。他们都是天才,李安的片子越拍越好了,张艺谋以前的故事拍得太好了,他的那些电影很有生命力,现在国外的大学还用他的片子来教学,最近的《归来》回归了他以前的拍摄手法。

        《每日新闻》:中国电影在北美的票房普遍十分惨淡,您能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吗?
        崔明慧: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拍得非常好,但是在美国就没有市场,因为美国的美食秀太多了,大家不需要再看这个。中国电影、电视在北美很难得到认同的主要原因是字幕,美国人不看字幕,要吸引美国人看一个外国电影,字幕越少越好,旁白也要少。我在纽约大学教书,有一门课叫《中国电影中国社会》,我在这门课上介绍张艺谋、贾樟柯、姜文的电影,一些美国男孩就喜欢功夫电影,我就给他们放徐克的《黄飞鸿》。

        《每日新闻》:您也拍过几部剧情片,拍摄纪录片和剧情片之间有相通之处吗?
        崔明慧:有很多相通的地方,我尝试过用剧情片的手法来拍纪录片。我在贵州拍摄《雀鸟》,拍摄时间很紧,只有8天,所以我就写了个剧本,让村里的女孩子来演,拍出来之后,人们都以为这是纪录片,没有看出来这是剧情片。最近很火的电影《达拉斯买家俱乐部》,有不少情节是用纪录片的方式拍摄的。今年我在奥斯卡纪录片单元投票,很多纪录片都是有演员的,演得特别真实,根本看不出是演员。以前的奥斯卡评奖,是不能接受演员的,也不能重现发生过的场景,实际上,现在剧情片和纪录片的分界已经不是那么清晰了。

        《每日新闻》:您对于今年上海电视节纪录片单元参赛作品的评价如何?您对中国纪录片的前景怎么看?
        崔明慧:我觉得很惊奇,质量非常好!大家在用很多不同的方式做纪录片。从我个人的偏好来说,我不太喜欢看自然、动物类的纪录片,我喜欢看社会、政治方面的。中国的纪录片拍摄,在技术上面已经没有任何问题,在讲故事方面还有进步的空间。可能是因为中国的人口很多,已经有足够的观众了,所以纪录片拍摄者就比较懒。如果李安也是这样,只想把电影拍给中国人看的话,那他就不可能取得现在的成就。

        《每日新闻》:您当过许多纪录片奖项的评委,自己也拿过100多个奖项,当年没能拿到奥斯卡奖的时候,还曾流下眼泪,现在您是如何看待评奖的?
        崔明慧:刚开始,我把得的奖都放在房间里,有一天,我女儿进来,感叹道:“我们家像个坟地一样!”你看她说得绝不绝?我就把奖全都收起来,放在纽约大学的一个地下室里,前几天,管理员给我发邮件,说放不下了,让我放到办公室里,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也不能丢掉!得奖是很高兴的事,但我这么多年的切身体会是:得奖不是增加自信心的方式,不断失败、不断寻找失败的原因,才会慢慢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