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31

中国电视购物产业规模超百亿

 

       


第十四届电视节白玉兰报告《中国电视购物报告2008-2009》正式发布。
在过去五年对中国的电视剧、体育、综艺和新闻等专业节目市场予以密切关注和深入研究之后,本届白玉兰报告将视线转向了为中国电视产业提供新的内容选择和赢利模式的领域——电视购物。上海电视节执行副秘书长唐丽君在发布会上表示,以前的白玉兰报告主要关注内容,今年则转向对行业的关注。这反映了在传媒产业化进程中电视亟需多元化发展的市场要求。
《中国电视购物发展报告2008-2009》(以下简称《报告》)由上海电视节组委会与CSM媒介研究共同发布,《报告》显示,2007年我国电视购物产业规模已突破100亿元人民币,相关电视购物节目年度播出量达到近10万小时,由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三部分组成的电视购物产业链条已初具规模,并日臻完善。
同时,《报告》指出,尽管观众对电视购物已有较高认知度,但信任度明显偏低;主要城市观众中,由收看电视购物节目而转化的购买行为约占10%,且更多呈现冲动消费特征。加强政府监管、制定行业规范、建立品牌诚信运营机制等举措将大大推动电视购物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CSM媒介研究副总经理郑维东在发布《报告》时指出,未来几年我国电视购物将呈现出如下发展趋势:
1、竞争将逐步加剧,格局将发生巨变;
2、数字潮流将对电视购物产生重大影响;
3、多种渠道立体整合,拓展销售通路;
4、专业化的电视购物频道将成为主流,并继续细分;
5、将逐渐形成以消费者为核心的产业价值“球”;
6、全国或跨区域规模扩张成为一条经营新思路。
《报告》包括九大章节,分别是:电视购物概述、电视购物的起源与发展、我国电视购物节目的播出与收视、观众对电视购物的认知与态度、我国电视购物产业链及平台、国外电视购物案例分析、我国电视购物案例分析、数字化时代的电视购物以及我国电视购物的问题、对策与发展趋势。《报告》对于仍在初级阶段徘徊的中国电视购物产业及电视购物节目市场的现状和前景,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剖析,并发布了中国电视购物产业“十大发现”。 
附:上海电视节组委会已经与CSM媒介研究联手六度发布白玉兰报告,历届白玉兰报告主题如下:
 1、 《中国电视购物发展报告2008-2009》
2、 《中国电视新闻节目市场报告(2007-2008)》
3、 《中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市场报告(2006-2007)》
4、 《中国电视剧市场报告2005-2006》
5、《中国电视体育市场报告2004-2005》
6、 《中国电视剧市场报告2003-2004》

《中国电视购物发展报告2008-2009》十大发现
1  电视购物进入新一轮成长期,节目播出量迅速增长
自2004年以来,电视购物节目播出增长迅速,从2004年的2.8万小时增长到2007年的9.3万小时,其中2007年较2006年增长82%。电视购物节目播出集中在深夜、午间和傍晚等非黄金时段,省级地面频道和市(县)级频道是电视购物节目的主要播出平台。
2  电视购物节目收视规模有限,观众收视集中于日间时段
2007年CSM媒介研究154个样本市县观众,全年人均收看电视购物节目344.6分钟,平均每天不到1分钟。相对于观众平均每天3小时左右的电视收视时间,非常有限。电视购物节目的收视集中在周末和日间8:00-18:00时段。3/4的电视购物节目收视时间集中在省级卫视。
3  电视购物观众广泛,中等收入的女性和中老年群体收视突出
2007年CSM媒介研究154个样本市县85%的观众收看过电视购物节目。在电视购物观众中,女性、45岁及以上的中老年群体、初高中教育程度群体、个人月收入在1401-2600元之间的中等收入群体和以家庭主妇为代表的无固定职业群体观众所占的比例较高。
4  观众对电视购物的认知度较高,但对电视购物缺乏深入了解
CSM媒介研究十城市 “观众(消费者)对电视购物的认知和态度”专项调查显示,84.25%的观众知道“电视购物”,但观众对电视购物的本质认识模糊,超过80%的人将电视购物看作是一种广告。观众对于具体电视购物频道和公司的认知度则相对偏低。
5  电视购物“收视-购买”转换率有限,“家居用品”和“手机”较为畅销
专项调查显示,76.57%的被访者在半年内看过电视购物节目,但近50%的人看一下就换台,39.16%的人只看一小部分。在看过电视购物节目的受访者中仅有10.53%的人产生了购买行为,平均每次购买的花费在1396元左右,“家居生活用品”和“手机”最受消费者青睐。
6  冲动消费成就电视购物,价格和性能是电视购物产品最大的卖点
专项调查显示,71.11%的电视购物消费者选择“收看后立刻打电话咨询购买”,冲动消费的特征明显。超过50%的消费者认为决定其是否购买产品的原因在于“产品是否有吸引力”、“产品价格的高低”和“产品性能的好坏”;而“广告夸大其辞”则会导致其拒绝购买。
7  消费者对电视购物的信任度偏低,政府监督管理亟待加强
专项调查显示,观众对电视购物整体信心不足,仅有17.65%的人对电视购物有明显的信任。在上海和长沙等地,观众对电视购物的信任度较高;手机、家电和家居生活等电视购物产品得到了更多信任。消费者期待加强对电视购物的监督和管理,保障电视购物信息的真实性。
8  电视购物产业规模达到百亿,产业链条日臻完善
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我国电视购物产业规模在105亿元上下,其中电视直销占59.1%,专业购物频道占40.9%。在国家政策的规范和支持下,在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共同努力下,由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三部分组成的电视购物产业链条已初具规模,并日臻完善。
9  国外电视购物主要模式已逐步本土化,数字化将推动电视购物新发展
国外电视购物的两种主要形态——信息广告(Informercial)和家庭购物(Home Shopping)都已逐步本土化,各地电视购物公司和频道结合本国国情,积极寻求创新和发展。数字化浪潮将从节目制作、媒体渠道和经营主体等方面为电视购物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10  电视购物产业发展尚面临多种问题,亟待政府与产业各方联手解决
政府监管滞后、行业规范不足、入市门槛不高、品牌意识淡薄、产业环节脆弱、本土力量薄弱和诚信危机尚存等是我国电视购物行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上述问题的改善,既需要政府和行业协会加大规范和监管力度,又需要电视购物公司从品牌建设、节目制作、营销渠道构建、支付和物流系统建设,以及企业信赖构筑等方面予以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