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14

伊夫·让诺:题材+方法——好的纪录片要“双腿并行”

 


上海电视节纪录片单元的评委会主席伊夫·让诺

        伊夫·让诺这个名字在纪录片领域响当当,他担任制片人的作品曾多次获奖,其中《周日早晨的谋杀案》曾拿下2002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此次来沪担任上海电视节纪录片单元的评委会主席,他表示纪录片并非“叮”一下就熟的快餐文化,而是需要悉心烹饪的“大餐”。一部好的作品有“两条腿”,一条是故事题材本身,另一条是怎么去讲这个故事,“两腿”缺一不可,否则站不住脚。而在全球纪录片的竞争中,中国纪录片在过去几年的崛起让他印象深刻,“我敢打赌中国纪录片有着美好的未来!”

        《每日新闻》:作为此次纪录片单元的评委会主席,您的最大感受是什么?
        伊夫·让诺:能一下观赏15部纪录片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让我们对现阶段全球纪录片的发展情况有所了解。在这次评选中,我想所有的评委们都有共识,得奖的影片是非常值得受到嘉奖的。为什么这些影片会比其他的杰出呢?我认为是他们讲故事的质量。他们找到了更好的方式讲述自己的故事,或者更世界性,或者更传统性,或者更平实,直抒胸臆,直达他们所想要表达的核心。这是我们评委的评判标准。

        《每日新闻》:在您看来,一部好的纪录片最重要的评判标准就是讲述故事的技巧吗?    
        伊夫·让诺:我们的标准有“两条腿”,一条就是故事题材本身,创作者通过纪录片关注什么,并非只是给中国观众自己看的,而是要拍给全世界看;第二条,和前者同样重要的,就是怎么去讲这个故事。一个好的作品可以在叙述中击中要害。这“两条腿”缺一不可。

        《每日新闻》:这几年纪录片在国际上的发展趋势与革新是什么?
        伊夫·让诺:近年来,纪录片发生了非常巨大的革新。5年前,来自亚洲、非洲的纪录片在全球纪录片的平台上并不多见,如今他们的纪录片正在飞速发展,几乎达到了世界级水准,这就引起了更激烈的竞争。另一方面,纪录片自身也需要国际化竞争,来抗衡那些更快餐式的电视节目。纪录片相比它们要难得多,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纪录片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制作,来精雕细琢,它要的是“烹饪”,而不能好像快餐那样“叮”一下就“熟”了。所以我们面临的是“美食”与“速食”的竞争。这也是为什么举办这样的电视节非常重要,因为我们要告诉观众,这才是电视节目的质量,纪录片创作者多么热忱投入的创作,这是快餐无法比拟的。

        《每日新闻》:您刚提到要“双腿并行”,但目前全世界还是有不少纪录片做不到这一点,比如拼技术与讲故事之间的矛盾,您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伊夫·让诺:当今的纪录片创作者需要了解各种制作技术,比如要熟悉电视剧制作技术,甚至需要动画片制作的一些知识,我们还有夜间摄影、快速摄影等技术,我们必须要清楚如何使用它们,但讲故事的技巧仍然是最重要的。因为越来越多的纪录片拍得像电影,它们不单只包括新闻业的技术要求,还涵盖了电影所要求的能力。

        《每日新闻》:在所有技术中,3D技术在纪录片中越来越广泛的应用,3D会给纪录片带来什么?
        伊夫·让诺:3D技术非常形象化,具有视觉性,带给我们很多可能性。但这项技术太年轻,我们还没有太多成功的经验,还没有太多真正好的导演在使用这项技术,只有在使用中我们才能学习如何更好的使用,至少这一块的经验还不够。真正叫人印象深刻的只有3D舞蹈纪录片《皮娜》,它的成功在于以创新的手法使用这一技术。但对于3D会给纪录片带来什么,我们还需要时间来证明。

        《每日新闻》:您对中国纪录片的评价是什么?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作品吗?
        伊夫·让诺:过去四年,中国纪录片有了难以置信的成长,自身发展相当惊人,它们涌入世界纪录片市场参与竞争。我敢打赌中国纪录片有着美好的未来。在我印象中,张勇的《千锤百炼》、赵琦的《殇城》都是很棒的作品,后者入围了去年的圣丹斯电影节纪录片单元,在国际化的电视电影节中,中国纪录片有着越来越好的表现,比起过去有了长足的进步。(评委陈晓卿的《舌尖上的中国》呢?)我看过,知道它很流行也很有趣。它有很好的电视制作团队,但外国观众若作为电视系列来看,可能太长了,不过对纪录片观众而言是可行的。

        《每日新闻》:在全球纪录片的竞争中,中国纪录片还需要在哪些方面追上脚步?
        伊夫·让诺:中国纪录片如今正在改变,中国的电视剧集往往很长,节奏过于缓慢,解说词也太多,对于全球性的审美而言不适合。现在越来越多的制作人也在做90分钟到2个小时的片,这个时长就很好。外国观众对于过长的片子没有观看的习惯。除了长度,有些作品贴近性还不够,当然这不光是中国纪录片的问题。

        《每日新闻》:如何在商业性与艺术性之间达到平衡?
        伊夫·让诺:这也是支撑我们的“两只脚”。我们既需要筹措资金,也需要做出具有艺术性的好作品。有时候艺术上的成功也能带来商机。两者是矛盾的,也是辩证的,表面上商业与艺术是一对反义词,但有时候他们是可以共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