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12

“一剧之本”编剧论坛昨举行 中国编剧要把“雷神滥俗”击垮

 


国内外编剧探讨“一剧之本”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在“收视决定创作”的指挥棒下,电视剧剧本高质低产和题材单一现象愈发严重,抗战剧过度娱乐化、古装剧一片戏说、生活剧狗血虐心似乎成为当下荧屏的一个怪圈。昨天的上海电视节白玉兰论坛上,白玉兰最佳编剧王丽萍、电影《泰囧》的编剧束焕、中国编剧工作委员会副会长彭三源与来自韩国的《大长今》编剧金英贤以及韩国电视与广播作家协会主席李锦林,就收视率与编剧责任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中韩编剧们一致认为,文艺创作需要一个基本的审美和基本的文化底蕴做铺垫,应该坚决把“雷神滥俗”击垮。

“雷剧”泛滥谁之过
        对于“雷剧”泛滥究竟谁之过?曾创作过《半路夫妻》、《亲兄热弟》、《人到四十》等多部热播现实题材剧的著名编剧彭三源认为首先烂剧的创作者可能是“那些年轻、没有阅历的戏剧专业学生,他们太急功近利”。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副院长关玲补充道:“如果这一类神剧、雷剧收视率碰巧居高,就会引来跟风,编剧丧失情怀,再加上影视资金泛滥才导致雷、神、滥、俗这些低质作品的出现。”《泰囧》的编剧束焕今年有一部电视剧作品《民兵葛二蛋》入围了白玉兰最佳编剧奖,对于“抗战神剧”的出现,他也有话要说:“太多的资源、太多的投资方来搞抗战剧,要想有收视率,抗战剧就不断往下试探底线,很多写抗战戏的年轻编剧没有那个时代的阅历和经验,他们完全看美剧长大,用游戏构置各种桥段,所以抗战与武侠和美剧的嫁接就变成弓箭、飞刀,这些东西就变得越来越没有底线。”

文艺创作要树立基本的文化标杆
        彭三源认为,这些雷、神、滥、俗的戏剧元素就像辣椒一样,为一部作品增添了“重口味”,“一时之间的确会导致收视率上升,但倘若终日给观众吃辣椒,导致了口味不断加重,最后导致电视剧创作的恶性循环。”文艺作品的创作需要一个基本的审美和基本的文化底蕴做铺垫,束焕建议:“在我们购片的时候,应确立一个基本可供数字化的文化标杆,这样会让整个电视剧的产业,包括我们编剧手里捧的饭碗往良性发展,有一天把‘雷神滥俗’的打击掉。”
        本次编剧论坛还特意从韩国请来《大长今》的编剧金英贤以及韩国电视与广播作家协会主席李锦林,他们坦言韩国,=编剧同样承担着收视率的重压,金英贤坦言:“创作伊始,编剧都会有自己的期望和标准,但如果是受到收视率的影响,确实会有一阵子动摇,尤其韩国的电视剧还是边写边拍边播的模式,倘若第一集出来收视率很低的话,会有很大压力,甚至不敢再写下一集。”金英贤坦言自己也曾碰到过这样的困境,“对我来说没有其他办法,必须硬着头皮要继续写。这时候一定要坚信自己设计的人物形象和故事发展。随着故事的递进,观众的满意率也会有所变化,所以编剧首先要有自己的标准和底线,要对自己保持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