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11

2013MIDA导演计划大师班名单公布 纪录片大师为从业者授课解惑

 


伊夫·让诺在纪录片大师班发言

        纪录片人如何讲述一个好故事?如何让平铺直叙的纪录片充满温暖人的力量?亚洲制片人如何打开国际纪录片市场之路?昨天,来自中、韩、法三国的纪录片大师王韧、金民吉吉和伊夫·让诺在2013MIDA导演大师班上针对这些问题向中国新晋纪录片人授业解惑,在娓娓道来中激发中国纪录片人的创意思维和市场化运作。据悉,2013MIDA导演计划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全球提案征集,以“时间的力量”为主题,希望选手通过真实影像对时间流逝的忠实记录,聚焦大时代背景下人们命运的改变、文化的更新、社会的发展。

金民喆:亚洲制片人的国际纪录片市场之路
        “我不想说我是一生下来,就打算成为一个纪录片的导演,我目前给自己的定义是一个讲故事的人,我也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教育,甚至中途从三个大学中退学,所以我自己也没有一个真正的文凭,我觉得没有关系,我只是想做好一个讲故事的人。”在本次的纪录片大师班上,韩国纪录片制作人、伊文斯大奖获奖者金民喆和大家一起探讨了“亚洲制片人的国际纪录片市场之路”。
        作为韩国纪录片制作人,金民喆以自己的作品《蜗牛星球》为例,向在场的观众讲述了当初的制作经历。这部纪录片讲述的是盲聋哑人赵英灿和脊椎残疾人金顺浩夫妇令人感动的爱情故事,片中年轻的盲聋哑人原本生活在安详平静的世界里,当一个宛若天使般的女孩走进了他的世界,他通过手指学会了阅读,体验到了放风筝的乐趣,故事情节极为感人。“如果一部纪录片仅仅是讲述残疾人的痛苦生活的话,我是连看都不会想看了,平时生活、报纸上面有太多充斥着这样的故事,我没有兴趣做这样的一部纪录片。但当时导演给我的企划书和十分钟的片花是完全不同的,完全没有注重讲述残疾人的痛苦生活,他只是展现了这一位同时失聪又失明诗人的内心美好世界,我觉得很有兴趣。”
        在谈及亚洲制片人的国际纪录片市场之路时,金民喆指出,国际合作项目实在是太难了,而且本身也不是一件非常容易做成的事情,并不是说不应该做,而是如果想去做就一定要做好做对。
“对我来讲,联合制作就像一场婚姻。一个成功的联合制作,不仅仅是找到好的联合制片人,还要找到好的投资方,更重要的是要找到团队的工作人员,尤其是优秀的来自国际的工作人员。拍电影并不是单人的脱口秀表演,而是一个群策群力的团队合作,作为一个制片人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就是一个交响乐队的指挥,包括下面的员工到上层的决策者,都必须信任他们。”

王韧:让你的作品有温暖人的力量
        与金民喆走国际纪录片市场之路不同,中国电视人王韧更注重纪录片本身的情感表现。1996年,王韧凭借跟踪三年拍摄的《费达生》而获得中国电视金鹰奖、中国纪录片学术大奖,之后担任总编导的纪实频道《大师》栏目以其恢弘的历史感与学术思想价值几成上海电视界人文守望的代名词。这次纪录片大师班,王韧带来的主题就是“让你的作品有温暖人心的力量”。
        作品如何有温暖人的力量?王韧现场给大家授课:“温暖人不仅仅是感动,感动是很小的一部分,有时候眼泪是很糟糕的事情,是没有深度的事情,关键是要长久地让人们营造一个空间,自己去思考,这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特点,必须是独立的、是自由的。此外,你内心要丰富,要有自己的力量,这种力量从关心人出发,可以说,纪录片是一场兼具着思想的劳动,用以表达我们对天地间所有生命的真诚。”

伊夫·让诺:纪录片人如何讲个好故事
        对于纪录片制作人而言,讲故事可谓基本功,但讲故事也分好坏,来自法国的“纪录片之光”主席伊夫·让诺就表示:“只有讲得好的故事才有可能成为一部有趣的纪录片,而不是普通的纪录片。”
        纪录片大师班现场,伊夫·让诺将由其担任奥斯卡获奖纪录片《周日早晨的谋杀案》制片人的经历说起,告诉大家《纪录片人如何讲个好故事》。“构筑故事线非常重要,矛盾、冲突所导致的高潮能为纪录片增色不少。”
        会场上,伊夫·让诺还特意强调了亚洲纪录片在国际纪录片市场的重要性。“现在的中国男孩、女孩正在想什么?他们的生活方式是怎么样的?这些都是外国人,包括我在内,最感兴趣的话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