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斯·丹尼尔森:3D纪录片不应只顾眼睛
纪录片单元评委主席克拉斯·丹尼尔森
即便是克拉斯·丹尼尔森这样的“纪录片通”,也为这次上海电视节的入围纪录片所折服,这位纪录片单元评委主席在专访中强调,一个好的纪录片是故事主题、影像手段与个人风格的高度融合,并且可以培养忠实的观众群。在他眼中,3D纪录片是一种流行趋势,但如果3D没有带给观众更深层次的东西,与2D没有本质区别:“即便是一只青蛙真的跳到我面前,也只是让人笑笑。”
每日新闻:纵观本届上海电视节参赛的长短纪录片,您对这些作品的质量有何评价?
克拉斯·丹尼尔森:这里集合了丰富多样、类型迥异的各地优秀纪录片,让我们评委的工作变得异常困难,我们需要对BBC那样大制作的系列纪录片和年轻导演的个人作品进行比较。有一些纪录片没有大制作公司那样强有力的资源,预算也不高,但我们对这些纪录片的质量和多样化都相当惊喜。评委会专注于每部纪录片的特殊之处,也非常高兴看到其中有非常好的中国作品。
每日新闻:在你对一个纪录片做出评价时,什么是最重要的?
克拉斯·丹尼尔森:对我来说,一个好的纪录片,电影制作者的故事主题、影像手段可以与其个人风格相匹配。我不仅强调表现形式或者内容,创作者只有选择了最适合的影像手法表现他的主题,建立自己的风格,才会出现杰出的作品。
每日新闻:目前纪录片在国际上呈现什么趋势?
克拉斯·丹尼尔森:在很多国家,电视上倾向于系列纪录片,60-90分钟的单集纪录片则是改由影院放映。在主题上,像《Discovery》这样的野生环境、历史、科学类的纪录片在国际上比较畅销,关注本国国情的社会类纪录片主要在本国播放。令人兴奋的是纪录片题材的边界更加模糊,使得纪录片可以吸引更多观众,在各大电视节越来越受欢迎,尤其还产生了大批年轻观众。另一个趋势是,越来越多3D纪录片的出现。
每日新闻:3D既然能让人觉得更真实,为什么没有预想的成功?
克拉斯·丹尼尔森:现在3D纪录片的作者更注重影片的3D效果,故事质量决定影片质量,如果3D用对了地方,它将打开纪录片的新一页。比如《皮娜》,对我而言就是一部好的3D影片,通过这个电影,我了解了舞蹈,穿梭在其中,360度感受,在感情上打开了“新世界”。反之,即便是一只青蛙通过3D真实地跳到我面前,我也不过笑笑而已。
每日新闻:纪录片应该怎样培养观众并保持他们的忠实度?
克拉斯·丹尼尔森:纪录片的重要特质是让我们更好的探索世界、了解世界,而在网络信息膨胀的时代,它帮助我们看到这些信息背后深层次的东西。当人们与纪录片有了更多连接点,他们能通过纪录片从心底深处对世界有感性的认识,这是它更有力量的地方。
每日新闻:《舌尖上的中国》在中国收视很高,贴近生活是否也是纪录片成功的一个方面?
克拉斯·丹尼尔森:每个人都介绍它,我真想看!纪录片贴近我们的生活当然很重要,它会吸引从来不看纪录片的人群,也不排除它以这种形式获得商机,另外会加深人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每日新闻:对怀有梦想的年轻的作者们,你有何建议?
克拉斯·丹尼尔森:年轻人应该与同行多合作,保持对创作的热情,我也鼓励他们善于使用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