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13

“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画家陈逸鸣(左二)等嘉宾出席“白玉兰一分钟影像高峰论坛”
 
        城市影像——“一分钟影像”国际论坛昨天拉开帷幕。画家陈逸鸣、当代艺术家丁乙、影像艺术家胡介鸣、世界一分钟影像大赛主席索菲亚女士、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院长魏劭农教授等嘉宾,从拍摄手法、创意构思和一分钟影像与新媒体等独特视角各抒己见,表达了自己的见解。

一分钟激发创作者创意
        一百年前,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开启了影像时代,由于技术原因当时只能拍摄如《火车进站》、《工厂大门》等一分钟长度的短片,而在影像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可以选择以“一分钟”方式进行各种样式的影像创作。魏劭农教授首先介绍了一分钟影像的历史,在他看来,艺术有时候与公众距离很远,但为何他们都喜欢一分钟影像,这个问题值得探讨。
        起源于荷兰的“一分钟影像大赛”,旨在利用一分钟的时间,激发创作者的创意,拍摄出各种不限题材、不限内容的一分钟短片。胡介鸣认为,影像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画面一旦活动起来,表现力非常强。《火车进站》这部短片当时播出的时候,很多观众都吓得从椅子上挑起来,觉得火车要撞过来了。

一分钟挑战在于时间短暂
        一分钟,也许很短,也许很长。怎样用一分钟的时间来表达人们的生活感受,怎样让我们的每一分钟都充满创意,是当下最热门的话题。
       陈逸鸣表示,一分钟影像的可贵在于与观众的互动,主题可以很现实,但在反应真实主题的同时,营造虚拟的三维空间,“短短的一分钟如果拍的既有哲理又有幽默,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一分钟的挑战,在于其时间短暂。短暂的一分钟涵盖了创意、画面表现和主题内容等各方面要素,这反而成了对作者的一种挑战。嘉宾都表示,一分钟影像要求创作者具有锐利的眼光和快速的思维,这是一个理想的实验方式,要求作者有明确的想法的同时给予充分的自由度,在短短的时间内没有什么规则束缚。在一分钟非常简短的时间里,通过一个想法或者对现实生活的某种感受进入多媒体影像艺术创作状态。

一味追求专业难以开拓视野
        如何在这短暂的时间内充分表达出自己的思想与内涵,是最需考虑的问题,比较考验创作者的功力。现场嘉宾们无不表示,做好一分钟影像的综合素质非常重要,要积累人文、艺术各方面的知识才能做出优秀的一分钟影像作品。陈逸鸣表示,一分钟是高度浓缩的作品,创作者首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还要有高智慧和高度的艺术灵感,创作的作品才能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
        “一分钟影像要求在有限的时间里抓住一个概念”,丁乙认为,作为一位创作者要思考的很多,要组合的素材很多,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创作者既是导演,又要通盘考虑格局、格调、主题等方面。“要多关注些看上去和影视创作无关的技能,才能够使艺术创作达到更高的境界。”大会最后,魏劭农用一句话做了总结,“艺术家常说到境界,而有了眼界才会有境界,如果一味追求专业,路只会越走越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