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13

首届海峡两岸表演艺术论坛昨举行

 


江宏恩、贺军翔、金超群(从左往右)参与论坛探讨

       首届海峡两岸表演艺术论坛昨天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来自大陆与中国台湾的演员、导演和制作人,就两岸表演艺术进行探讨,并寻求具有实际操作价值的表演及合作方式。

“表演态度”成讨论焦点
        本次论坛汇集了以金超群、江宏恩和贺军翔为代表的中国台湾老中青三代演员。今年已经61岁的金超群看起来精神状态良好,依然可见1993年电视剧《包青天》中包公的影子。谈起表演艺术,金超群表示没有地域之分。早年他曾教导他的学生“表演是不能学的”。
        那么大陆演员和中国台湾演员应相互学习什么?在论坛期间,大陆演员萨日娜和中国台湾演员江宏恩都谈及了“表演态度”。萨日娜和中国台湾演员的合作并不多,在仅有几次的经历中,中国台湾演员赵文■令她印象深刻,“当时我发现他拿的剧本与我们不一样,在看过原稿之后,他自己又重新抄了一遍,这种态度让我特别感动。”无独有偶,在拍摄电视剧《我的丑娘》时,老戏骨张少华也亲自手抄剧本,令人感动。
 
两种特色融合或产生大能量
        在实际拍摄过程中,大陆演员与中国台湾演员在表演方面有不同之处吗?
        答案是肯定的。江平导演表示,“四五十年前,两岸的表演风格几乎一样,连导演风格也一样。但近30年来,两岸的风格产生了变化。”对于此问题,江平导演最有发言权,原因是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他就与中国台湾演员合作,如:刘雪华、吴奇隆、苏有朋等著名演员,他也是最早启用中国台湾演员的大陆导演之一。在他的眼中,大陆演员亲身体验多一点,中国台湾演员表现更多一点。
        这一观点得到了“小美”贺军翔的共鸣。他回忆称,五六年前第一次来大陆拍摄电视剧《无间有爱》,“当时压力很大,因为同剧组的大陆演员很有自己的主见和想法。本来有场吵架的戏,没想到对戏的演员突然疯狂地把桌上的东西砸掉了,我只能继续演下去”。
        江平将这种不同归因于接受的表演教育不同,“大陆演员大多受到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影响,而中国台湾的年轻演员的表演方式更顺应现代快节奏市场的需求。”
        如果将大陆演员的体验与中国台湾演员的表现相互融合,产生的力量一定很强大,来自大陆与中国台湾的两位制作人阎大可与刘世范一同表示。阎大可认为:“两岸演员的生活环境不同,所以表演各有各的方法。角色的分配靠制作人来判断,要贴切,不能难为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