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6-10

弗雷德里克·戴伯斯基:别为3D而3D

 

  弗雷德里克·戴伯斯基(以下简称弗雷德里克)这个名字,在世界动画领域是块金字招牌,这次来到上海电视节担任动画单元评委会主席,在接受记者专访时,他指出在其导演生涯中最大的变革,莫过于上世纪90年代的手绘动画向电脑动画的过渡,而3D技术汹涌而来的今天又面临新的变革,但不应为了3D而3D。在新技术冲击的环境下,上海电视节扶植新锐原创力量的动画创投模式令他印象深刻,他期待中国动画能与世界有更多双向的互动,更感叹:“在未来我的作品中加入中国元素,为什么不呢?”

记者:作为享誉世界的动画导演,你对中国动画了解多少?
弗雷德里克:就我所知,中国动画制作人和制片人正在尝试去理解制作新节目的方法,并加入新的元素。与20多年前相比,他们正在通过新的绘画技艺、风格以及技术制作动画。但仍有一些人还不知道如何使用,他们仍需寻找属于自己的绘画方法。

记者:在你的导演生涯中,是否遇到过新技术带来的问题?
弗雷德里克:节目制作的变化很大,法国20前年制作动画时的场景与现在就完全不同。我要强调的是,艺术家与制片人的协作有利于动画制作的变革,他们重新考虑和理解动画,并开诚布公地接触外界的新鲜概念。新的工具也带动了动画的发展。在我的导演生涯中最大的变革,是上世纪90年代的手绘动画向电脑动画的变革,包括3D技术。

记者:从《阿凡达》开始,3D已强势融入电影领域,你是否也考虑受大潮的推动而制作3D电影?
弗雷德里克:我也愿意尝试3D电影,但不愿意为了做3D而做3D。对我来说,3D只是一个工具。

记者:你是不是主要靠故事吸引人,而非通过视觉效果来吸引观众?
弗雷德里克:是的,故事很重要。但若没有好的画面,也不会成功。
记者:在国外是否有动画创投形式,你又如何看待?
弗雷德里克:在法国也有动画电影节。就我的理解,动画创投给予动画导演和制片人快速展示其项目的机会,有助于吸引投资人。无需长篇的故事以及完整的设计,足够丰富的故事情节就可引人瞩目。

记者:像你如此成功,是否也需要向投资人陈述你的故事?
弗雷德里克:我并不是那么成功(笑)。其次,向投资人展示你的项目,一直都很重要,即使是成功人士,也可能从事泛泛的项目。

记者:当投资人和你的意见不一时,以谁的意见为准呢?
弗雷德里克:这个很难回答,因为有诸多因素。通常情况下,当你带着创意和故事来到制片人面前时,最终的结果往往会和最初的创意存在差异,这取决于故事本身的创意有多好,以及制片对于电影将取得多大成功的预期,没有一定的标准。

记者:一些在寻找投资的中国年轻导演往往需要被迫接受所有条件,那么你是否觉得该有底线?
弗雷德里克:我认为不应言听计从,但要翻转现状需要时间,如果你确实有很好很强大的创意,投资人或制片人并不会改动很多。
记者:中国的动画人,缺的是创意还是把创意投放市场的能力?
弗雷德里克:不缺创意,也具有能力。唯一的问题是,应该放手去创作,也许他们被传统文化束缚住了,抑或他们在寻找进入国际市场的道路时遇到了困难。

记者:你会不会考虑将中国元素运用于电影创作,类似《功夫熊猫》?
弗雷德里克:当然。中国正在崛起,中国电影也大量地进入国际市场。我们为什么不能考虑在动画中也加入中国元素呢?

记者:这次来上海参加电视节,有什么预期吗?
弗雷德里克:中国动画创作者想打开国际市场,所以我希望可以通过我自己的经验带给他们些许收获,我希望中国与世界能有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