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11

“白玉兰”国际纪录片大奖昨晚颁出

 

  6月10日晚,由上海电视节和真实传媒主办的MIDA白玉兰国际纪录片奖颁奖典礼盛大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上海电视节创始人龚学平、本届MIDA的国际评委会主席、德国自然和动物电影节创始人拉尔夫•汤姆斯带领韩国纪录片学者尹惠珍、捷克纪录片制片人马丁•诺沃萨德、中国制片人导演盛志民、澳大利亚纪录片导演杰弗里•史密斯揭晓了MIDA 2010 八部纪录片大赢家。龚学平颁发了最为重要的最佳社会类纪录片奖。

四大奖项花落各家
  本届“白玉兰”国际纪录片奖共设有社会类纪录片、历史传记类纪录片、自然类纪录片和亚洲纪录片四个竞赛单元。24部入围影片,经过国际评委会主席拉尔夫·汤姆斯、韩国纪录片学者尹惠珍、捷克纪录片制片人马丁·诺沃萨德、中国制片人导演盛志民、澳大利亚纪录片导演杰弗里·史密斯评选,诞生四大金奖和四大银奖。
 
①最佳社会类纪录片
金奖:谷歌宝宝(以色列)
获奖评语:虽然这部纪录片涉及复杂的伦理问题,但其表现手法却如此富有魅力。影片呈现了来自世界的各色人物,但却从未作武断评判,并始终保持着戏剧的张力。这就是一部好的纪录片应该做到的。
银奖:要塞(瑞士)
获奖评语:这部纪录片在接近度、拍摄手法和客观性上令人印象深刻。该片透过瑞士小镇上一个难民旅馆的微观社会,展示了当今我们所处的分裂世界。
 ②最佳亚洲纪录片
金奖:血缘(以色列)
获奖评语:故事简单地由寻找失散的亲戚展开,但是很快人们便发现在以色列没有什么是简单的。在残酷的事实面前,一个家庭因为文化差异而被撕裂,虽然它努力自愈,但家庭的成员却发现今天的政治现实让他们无力改变一切。
银奖:牛铃之声(韩国)
获奖评语:这是一部为大银幕而生的纪录片,它使我们不得不进入由片中一头老黄牛所支配的生活节奏。影片提出的关于当代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发人深省。
 ③最佳历史文献类纪录片
金奖:女孩·照片·汽油弹(德国)
获奖评语:这部影片微妙而极具洞察力,深刻地分析了战时受害者和媒体间的关系。虽然这张照片改变了我们对战争的认识,却也为照片上的女孩带来了深刻的困扰。
银奖:拉贝:南京不会忘记——拉贝的故事(德国)
获奖评语:这部优秀的纪录片讲述了一段发生在南京的不为人知的故事,充满了人道主义关怀。最可贵的是,影片记录了1937年残害中国人民的日本士兵们的忏悔。
④最佳自然类纪录片
金奖:敖鲁古雅·敖鲁古雅(中国)
获奖评语:这部令人愉悦的纪录片抓住了我们的心,拓宽了我们对自然类纪录片的定义。其主题告诉我们: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如何维系自身和家园的联系。一旦这个联系被剥离,悲剧将会发生。
银奖:原始森林传奇(波兰)
获奖评语:该片的视角新颖,通过讲述两个猞猁孤儿的故事,探索了人为干预自然所导致的复杂问题和矛盾。
 
“真实导演计划”诞生6份优秀提案
作为挖掘、培养中国纪录片年轻导演的重头戏,2010年真实导演计划设立的“亚洲提案”和“新面孔”两个单元在当晚分别揭晓获胜者。现场,奥斯卡获奖导演崔明慧女士带领真实导演计划评审团(著名纪录片导演康健宁、彭小莲、王小龙、周浩和资深杂志媒体工作者刘炳森),激情澎湃地宣布了本届导演计划6份优秀纪录片提案。
真实导演计划是纪实频道于2006年起推出的一项支持中国纪录片创作的长期发展计划,它包含了纪录片专业培训及委托制作项目。据记者了解,今年在来自全亚洲的300多份纪录片提案中,22份提案最终入围角逐。而被评选为优秀提案的导演将得到MIDA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实现自己的纪录片梦想。
① “亚洲提案”单元
于广义:《光棍》
评委会评语:这是一个很结实的故事。作者生活和拍摄的态度都很值得赞赏。愿天下光棍都能如愿完婚。
顾桃:《神翳》
评委会评语:将一个变迁社会中即将消失的传统信仰与人世纠葛叙述探讨,令人思考回味。
徐童:《老唐头》
评委会评语:导演通过讲述小人物老唐的一生,展现给观众其复杂的命运和背后社会的变迁。
丛峰:《“甘肃的意大利”系列的第三部:未完成的生活史》
评委会评语:作品对中国西部贫困地区的知识分子给予关注与同情,通过记录甘肃古浪黄羊川职业中学的几位青年教师的生活工作状况,传达出他们与社会、工作的细微关系和种种矛盾。
曲江涛:《跑酷少年》
评委会评语:中国西部的这座城市,有一群充满活力的青年人。现实与梦想、传统的冲突……影片告诉我们一个精彩的维吾尔族的世界。
②“新面孔”单元
刘跃:《求职进行时》
评委评语:这是一个富现实意义的优秀提案,所选择的两位主人公性格鲜明且具有代表性,以同龄人的独特视角,通过大学毕业生求职的特殊经历,展现他们从校园走向社会过程中的内心挣扎和命运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