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10

姜伟:拍好电视剧一要好看,二要向上

 

  他既是编剧,又是导演,一部《潜伏》奠定了他的绝对地位——“白玉兰”最佳编剧、“飞天奖”优秀编剧。他的作品《让爱做主》、《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绝对控制》、《浮华背后》等,都红遍了大江南北。他就是姜伟,继去年摘得上海电视节“白玉兰”最佳编剧奖项后,时隔一年姜伟又以评委身份参与上海电视节,接受了《每日新闻》记者的独家专访。
 
记者:谍战剧如今是电视剧产业中的新宠儿,您的作品《潜伏》是其中的佼佼者。您认为拍好谍战剧应该要做到哪几点?
姜伟:其实不只是谍战剧,所有的作品都应该要做到:第一好看,第二向上。好看指的是情节要紧张,要能有周旋,充满悬疑,还应有智慧,能斗智斗勇。好看是一个基础,要把它做好做充分;向上就是指要明白你是要宣扬什么、歌颂什么,是奋斗精神?牺牲精神?还是别的什么东西,一定要有看点,不能只是看外在的形式,要剥开表层看到深层的东西。
记者:谍战剧如今的热门程度是否已经到了饱和状态?
姜伟:我觉得不存在什么饱和,也许当今谍战剧的数量多,量多并不表示质高,在我看来只有优质的饱和,才算得上真正的饱和。
 
记者:那如果某种电视剧题材达到了饱和状态,编导们要如何“应战”?
姜伟:我刚刚讲了我个人并不认为达到了饱和,但是说如果一个题材的电视剧真的达到了饱和的状态,那么只有两条路走了,一是另辟蹊径,去寻求不同的题材;二是独上高楼,也就是说要提高个人创作的标准。
记者:那要怎样做到这层突破呢?
姜伟:首先就是要提升个人的审美眼光,能够超越普通观众,要有一种高屋建瓴的眼光去表达。
 
记者:除了谍战剧以外,您曾经还担任编剧、导演了不少反腐作品,如《迷雾》、《绝对控制》、《浮华背后》等,反腐作品一直以来也是电视剧产业中的大热门。您怎么看待这一系列层出不穷的反腐电视剧?
姜伟:“反腐”并不是创作的类型,只是说里面涉及到为官、贪污这类题材。我觉得你刚刚提到的我的几部作品都不是反腐的,那只能算是情景剧,里边有悬疑紧张的情节,核心是围绕腐败、反腐的情景剧。
记者:还有哪些题材是有意思的、但当今的电视剧产业并没有注意到的?
姜伟:太多了,其实现在仅仅生活剧、偶像剧都还有很多值得去挖掘的地方。就我看来,表现言情、生活这类母题类创作,是永远不会枯竭的。就像文学作品中,反映爱情的主题一样,是一直都存在的。当然也有比较新的题材介入,比方说灾难的、恐怖的、动画这类的,也算是比较新的,但是真正敢创新、挑战这类作品的人不多。
 
记者:您还希望尝试创作什么样的电视剧作品?
姜伟: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只要是情节性强的都可以,但要区别于生活剧,像那种婆婆妈妈的、小肚鸡肠的、男婚女嫁的我不做,我个人比较喜欢谍战、警匪、走私、缉毒这类紧张类型的题材。
记者:相较而言,您觉得自己的强项是编剧还是导演?
姜伟:强项?我觉得都差不多,难以抉择。两个我其实都挺喜欢的,当编剧的苦恼是比较枯燥,要一直绞尽脑汁地去写东西;做导演,又很劳累,会睡眠不足、身体不好、压力大。但两者都差不多,没法比较,我都是交替着进行的,写多了不想写了就拍戏,拍多了累了,就写东西,调节着来,可以说这两个领域的酸甜苦辣我都尝到了。
 
记者:您早年是历史专业毕业,这是否从某些程度上帮助了您的编剧工作?
姜伟:人到了中年,不管做编剧还是别的,特别是人文学科类,你都会觉得以前学到的知识特别有用。
记者:那您觉得您的专业在那些方面帮助了您的创作?
姜伟:在知识储备、智慧等方面都很丰富,判断标准方面不能一概而论,而是能站在更高的角度去衡量,高屋建瓴。你这个问题提醒了我的职业危机感,我觉得很有启发,需要不断充实自己,要活到老学到老。
 
记者:达到何种标准的电视剧您会评高分?
姜伟:收视率高的,观众喜欢的,社会效益好的。
记者:您觉得中国电视剧产业目前的整体趋势是什么样的?
姜伟:天天向上。
 
记者:那您对这个产业的发展有没有什么建议,或者说觉得有需要注意的地方?
姜伟:秩序还应该好好建立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