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14
与时代同行的盛会 为市民服务的节日 —— 第25届上海电视节综述
第25届上海电视节,今晚成功落下大幕。从6月10日至14日的本届上海电视节期间,上海展览中心内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国和国内各地的电视人,主题展览、白玉兰论坛、电视市场等风起云涌;在普陀区举办的互联网影视峰会集结了各大互联网和影视机构的大批专业人士,相聚一堂谈现状、出思路、谋发展,共同为新兴的互联网影视产业发展献计献策;白玉兰奖中外评委们则在浦东新区对入围作品反复推敲、各抒己见,今晚,将揭晓各大奖项;而气氛更为热烈的是,电视节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一大批海内外电视作品不但在电视荧屏展播,还进入市区各大文化场馆进行线下放映,引起了观众如潮般的“大银幕上看电视剧”热潮。
光影七十年 荧屏新时代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第25届上海电视节的第一场论坛活动,就以“光影七十年,荧屏新时代”唱响了电视节的主旋律。这场中国电视产业高峰论坛聚焦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的时代背景,议题涉及如何把握新时代新机遇,在加强创作战略布局中,推进广播电视节目创新创优;如何拥抱新技术,加强视听内容的品质升级和行业的优化发展等。从电视人们充满自信和前行力量的演讲中,可以深切地感受到,站在新中国七十华诞的新起点上,广大从业者坚持与时代同行,以守正创新为主基调,紧抓机遇,砥砺奋进,面向人民,努力推动中国电视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中国电视产业高峰论坛现场
走进上海展览中心的电视市场,映入海内外专业来宾眼帘的,是设在回廊内的一幅幅电视剧的大型海报。这个名为“辉煌七十,与国同梦”的主题展,紧贴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的重大节点,以海报、文字、视频等形式,展示了《建国大业》《绝境铸剑》《外交风云》《追光者》等一批献礼祖国生日的新剧目,其中大多是“2018—2022百部重点电视剧选题剧目”。这些“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现实主义作品,融入了各影视机构和拍摄制作人员的巨大心血,从画面和简短的介绍中,就能让人感受到生动紧凑的故事情节和性格生动的人物形象,在国庆前后,将于广大观众见面。
电视市场海报回廊
线下惠民放映 充实文化阳台
在去年尝试以线下展映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上,本届电视节的“白玉兰导赏—线下惠民放映”活动增加了放映场馆、放映剧目和场次,从6月3日第一轮线上免费约票开始,就在市民中引起了强烈反响,许多场次几乎在短短几分钟内就预约额满,显示了广大市民对惠民放映的极大兴趣。连日来,在中华艺术宫、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自然博物馆、梅赛德斯-奔驰中心等放映场所,每一场出现了早早等候的排队观众,每一次剧组映后见面会都是互动热烈。观众们纷纷反映,运用当代技术设备,把电视剧当成电影来放映,“让我们分享的文化内容越来越丰富了”。
作为上海电视节正在努力打造的文化惠民品牌活动,“白玉兰导赏”活动不但有电视剧、纪录片、动画片展映,还加入了面向全球征集的24部VR电影。这也使得这个艺术与科技激情碰撞的活动,吸引了各种年龄层次的观众。有的观众建议:“上海有很多博物馆、剧院、美术馆之类的大型地标性文化设施,这些建筑虽然硬件设施非常先进,外表壮观独特,但还存在内容不足的缺憾。电视节的惠民放映是很好的示范,如果各种文化设施都根据自身定位,多组织一些主题性影视放映,就能让很多文化设施,变身为内涵更加丰富、形象更有特性、更加吸引人的城市文化阳台了。”
泰剧《匆匆那年》映后见面会
入围剧目热议 评委畅所欲言
本届电视节白玉兰奖评奖,无疑再一次引起了无数目光的关注。5月23日,白玉兰奖入围剧目刚公布,就激起了观众的巨大反响。其中,中国电视剧单元各个奖项的入围名单,更是引起了热议。近年来,一大批现实题材和现实主义作品的脱颖而出,让许许多多观众重新回到电视机前,在观剧中细细感受时代大潮中各种人物的命运,在生活的甜酸苦辣里品味人生的内涵。因此,白玉兰奖电视剧类别中国电视剧单元的入围片竞争十分激烈,获得口碑与收视双丰收的作品《大江大河》《脱身》《最好的我们》《正阳门下小女人》《创业时代》《芝麻胡同》《都挺好》等,反映了过去一年行业大趋势和大众审美的集中诉求。其中,电视剧《都挺好》更是以八项提名领跑,剧中的“苏家人”几乎入围所有个人奖项的角逐名单。
作为电视业界的名家,评委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毫不讳言对白玉兰奖的赞扬,纷纷认为,多年来积累的白玉兰奖公平公正口碑在业内人所皆知,因此备受推崇。他们也秉持同样态度,在畅所欲言之中评选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观众的佳作,继续发扬白玉兰奖对电视剧创作的引领作用。电视剧评委会主席高希希就白玉兰奖的评选,对国产电视剧创作提出了自己的期待:“要克服浮躁,扎实面对创作。现在观众水平也提高了,再把自己都没有考虑成熟的作品呈现给观众,大家肯定不会满意的。”
第25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评委会主席高希希
白玉兰永相伴 在路上不停歇
上海电视节从名为“上海国际友好城市电视节”的第一届起,就设立了市场活动,从此结束了我国没有电视交易市场的历史。每届电视节的电视市场,就如发出“集结号”一样,吸引着新老朋友从四面八方涌来,促成了一次次的合作,承担着推动产业发展、展示荧屏新作和促进交流联手的平台使命。电视市场以“交流、交易和交友”在海内外拥有盛誉的同时,也集聚了一大批影视机构和领军人物。为此,第25届上海电视节特地举办了“玉兰相伴,永在路上”电视市场特别活动。一批相伴市场共同见证中国电视产业发展的机构代表,在受颁“市场之星”荣誉证书的时候,也是感慨万分。华策影视集团创始人赵依芳感触地说:“上世纪九十年代,我们还是一家小公司,第一次来市场参展,只是一个小展台。但是,就是通过这样一个小展台,我们在电视市场交到了很多国内外伙伴,找到了发展的广阔天地。上海电视节给了我们一个舞台,也是华策发展的重要平台。所以,每年电视节,我们华策不会缺席电视市场。”法国瑞德集团的代表保罗·巴勃罗已经连续16年参加电视市场,他的一段讲述尤为感人:“16年来,我们和上海电视节电视市场互帮互助,携手向前,还在宣传推广、行业资源、国际合作等方面进行置换,共同致力于为中国及全球影视行业搭建更加专业和高效的沟通桥梁。我想以个人身份向上海电视节‘表白’:近10年来,我几乎每年6月都要来到美丽的上海,参加这个行业盛会,只有一次,我没能参加。那年是我的孩子出生了。作为朋友,我相信上海电视节会原谅我的那一次缺席。”
市场活动现场
正是在海内外朋友的支持下,电视市场近年来始终保持着很高的人气。今年,展出面积达16000多平方米,共有来自中国、英国、泰国、法国等国家和地区的276家展商设展,其中包括影视公司、播出平台、影视基地、技术服务公司等等。去年起开设的“一带一路”主题馆,更是在三天里组织了15场中外节目推介会,包括从内容输出到合拍合制、中俄电视剧项目合拍推介等进一步深化“一带一路”影视文化交流的话题,都被引起了热议。
“一带一路”主题馆现场
观点交集碰撞 思路交织互映
各路观点交集,各种思路交织,造就了白玉兰电视论坛始终是电视行业的风向标。本届电视节的白玉兰论坛,涉及到电视产业发展、主题综艺、电视剧评论、电视剧创作和中国电视剧“走出去”等各大主题。“守正创新攀高峰”传出新动向,在老牌热门综艺逐渐趋冷同时,一批文化类、历史类、音乐类原创模式涌现,不仅受到了专业人士的关注,也得到了广大观众的好评和喜爱。这些综艺节目的共同特点,就是“小成本,正能量,大情怀”,从《中国诗词大会》《诗书中华》,到《国家宝藏》《上新了!故宫》等,均掀起了收视热潮。这类节目的成功,无不与植根中华传统文化,又赋予时代正能量息息相关。在“时代的脉搏,现实的镜像”电视剧创作论坛上,热门电视剧导演、编剧、演员们相聚一台,就电视剧的现实题材和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展开了深度对话。有的艺术家认为,现实题材应该强调时代价值,传递时代精神,关照现实,对生活有引领;有的嘉宾指出,创作者要尊重艺术规律,在创作过程中确立志向,用于探索新事物,在作品里呈现对现实的回答。
“时代的脉搏,现实的镜像”电视剧创作论坛现场
在融媒体环境中,电视剧评论的形态、生态、格局都在发生新的变化。“融媒体环境下电视剧评论生态”论坛上,评论家们纷纷指出,社交媒体的活跃,影响了电视剧评论的格局,促使评论向着大众化、网络化、年轻化发展。影视评论主体的多样化,改变着评论的内容和方法,客观上也扩大了评论者的队伍,也使得对电视剧评论的认识和生态也产生了不小的更新。而在“坚持国际视野,讲好中国故事”论坛上,中外资深电视界人士与听众一起分享了近年来中国电视剧在”出海“方面取得的积极进展,以及不断扩大现实题材出口,促进对外融合传播的努力。当今,中国电视剧的制作水平、讲故事质量正在不断提升,但是仍存在极大的挑战空间,需要广大电视人突破题材限制,更多地讲述当代中国人的感人故事,在坚定文化自信中,用电视剧向世界展现中国社会的真实风貌。
“融媒体环境下电视剧评论生态”论坛现场
倡导精品创作 勇为时代发声
第二年在普陀区举办的互联网影视峰会,虽然时间只有6月11日和12日两天,但能量被充分释放。一场共论行业未来的高峰对话、一场打出权威报告和精品榜单的主旨论坛、一场群星荟萃而又拉近观众距离的精品盛典以及四场聚焦内容的精品论坛,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内容精炼,却有点有面,集聚了当前互联网影视行业精品小项目、热门话题与核心人物。两天里,仅线上注册参与峰会的人员就较去年增长70%以上,实际参会人次较去年也有大幅度的提高。
互联网影视峰会论坛现场
对于业界的关注,2019年互联网影视峰会也以扎实的内容、积极的交流作出了响亮的回应:峰会期间,《2019中国网络视频精品研究报告》和2019年度《视听新媒体蓝皮书》两大报告重磅发布,对网络视听内容创作进行了系统梳理,归纳总结了网络视听宣传阵地不断巩固壮大、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持续繁荣、精品质量持续提升、网台融通互动进一步增强、技术创新带动产业升级、国际合作走向纵深发展等趋势现状。其中,《201中国网络视频精品研究报告》还对网络综艺、网络剧、网络电影、短视频内容领域的精品创作展开了细分阐释,在分享行业权威信息的同时,为未来创作指明了方向。
除了权威重磅发布,四场分别围绕IP开发、网络电影、网络剧、网络综艺展开的互联网影视精品论坛,更是干货十足。各路人士提及率最高的话题分别是“行业使命”和“精品意识”。应该说,随着5G时代的正式到来、网台融合的持续深入,2019年,网络视听行业更加注重管理结构细节与价值观引导,在守正创新中锻造精品已成行业共识。通过梳理与会嘉宾的观点,上海的三大优势呼之欲出:一是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上海是面向世界的影视阵地,想要辐射全国、对接海外,上海都是重要的“桥头堡”和“大码头”;二是舍我其谁的综合实力,无论经济、科技、文化、教育还是创新氛围,上海都是一座让人“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三是无与伦比的营商环境,上海推出了一系列积极的影视政策与摄制服务,不断完善影视工业设施,向优质企业、项目和人才敞开热情的怀抱。
互联网影视精品论坛“新内容 新模式 新营销——变革中的网络电影”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