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03 20:36:24

互联网影视专访系列⑥ | 马中骏:现实主义回潮让中生代演技派大量回归

2019年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互联网影视峰会即将于6月11日-12日在上海市普陀区举行。本周,峰会携手《文汇报》APP推出“2019年互联网影视精品排行榜”选片代表的系列专访,由他们分享对互联网影视行业的真知灼见,解读他们心中的互联网影视精品,以下为系列专访的第六篇。


▲由马中骏担任总制片、慈文出品的《老马家的幸福往事》充满了生活质感

家庭伦理剧、谍战剧、都市偶像剧;金庸武侠剧、漫改剧、网络小说改编剧;传统电视剧、网络剧……马中骏的影视制作出品履历,仿佛当代中国电视剧发展指南。40多年来,他的作品总能在精准切中市场流行脉搏的同时,亦不丢掉内容产业的品质坚守。

在马中骏的好剧推荐名单中,有谍战经典《潜伏》,也有受到青年人喜爱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聊到垂直细分领域的话题时,他的举例中甚至出现了饭圈当红偶像团体。也许正是这份正视潮流,又背靠传统的姿态,奠定了他进准的选片眼光。

业界普遍认为,当下中国影视行业正在经历一个关键的转折期,这个转折到底意味着什么?未来又有哪些新的发展契机?对于这些问题,在影视圈摸爬滚打数十载的马中骏无疑很有发言权。

观 点 提 要 :

▲近年,IP经历了从“热捧”到“唱衰”的命运逆转,马中骏是最早一批深耕IP剧领域的中国电视人。在他看来,不少创作者捡到篮子里都是菜,不加以研究草草改编的盲目创作心态,败坏了IP剧的口碑,助长了“IP泡沫”。“如今,唱衰的声音一出,好处是让对于IP更为理性,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网文IP都适合改编影视剧。”

▲近年网络剧成了中生代演员“翻红”甚至是实现自我突破的一个有效途径,影视剧行业似乎正在经历从“青年偶像派”向“中生代演技派”的回摆。马中骏认为,这种回摆与现实主义回潮的大背景有关。“偶像派演员因为自带流量受到广告商与网络平台的青睐。但是这类演员本身的角色局限很大。他们可以与带有梦幻色彩的校园偶像剧、古装偶像剧相得益彰,却很难演好接地气的现实主义题材。”

▲在马中骏看来,“现实主义的创作”的热潮还将延续,甚至将成为未来网络剧创作的一大趋势。但这种现实主义不是狭义的展现当下时代背景,而是一种创作态度上的现实主义,要“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为他们说话,让他们觉得创作者所表达的内容是对他们有意义的。

▲马中骏近照

文汇报:过去不少创作者讨论网络剧都会强调符合青年审美的“网感”一词。您怎么理解这个词?“网感”是否是您创作的重要参数?

马中骏:网感,在我看来就是用网络受众更易于接受的方式,去呈现内容。但是,从创作的角度来说,不同题材、不同内容影视作品的目标受众本就是不同的,每一部作品都有基于自身目标受众的不同表现方式。所以,创作中,与其考虑泛泛而谈的“网感”,不如考虑如何吸引更具体的目标受众。网感,在我看来就是用网络受众更易于接受的方式,去呈现内容。但是,从创作的角度来说,不同题材、不同内容影视作品的目标受众本就是不同的,每一部作品都有基于自身目标受众的不同表现方式。所以,创作中,与其考虑泛泛而谈的“网感”,不如考虑如何吸引更具体的目标受众。

比如,很多涉及历史、政治话题的“烧脑”剧集,创作之初就应该考虑到,其目标受众是具有一定生活阅历的群体,且以男性居多。所以这一类剧集的创作、制作就更要注重真实感,运用接地气的表达,不然容易露怯。而一些展现婚后生活问题的剧集,其受众则以已经经历过婚姻的女性居多,在表达上要做到让这类群体感同身受。

事实上,往往是这类将某一人群的审美喜好做好极致的剧集,能够最终突破圈层,成为“爆款”。

文汇报:“突破圈层”成为“爆款”这个说法很有趣,能具体说一说这其中的逻辑吗?

马中骏:要让“突破圈层”成为“爆款”这个逻辑成立。首先,还是要回归创作规律本身,也就是说剧集本身必须有创新,且制作水平过硬。其次,则与网络传播路径有关。一部将圈层内容做到极致的剧集,自然会引发核心群体关注与喜爱,这批关注者自发的口碑传播,就吸引了第二波、第三观众的注意。一但剧集本身品质过硬,这种传播涟漪就会层层发散,让剧集突破圈层,成为全民焦点。当年谍战剧《潜伏》便是典型,一开始这部剧可能只是谍战剧爱好者在看,随着口碑传播,剧集成了全民话题,如果谁不看,反倒显得与时代脱节了。

文汇报:您是最早一批深耕IP开发的中国电视人。近年,IP似乎经历了从“热捧”到“唱衰”的命运逆转,您怎么看?

马中骏 :我一直认为IP是一个伪命题。小说改编与原创剧本,本来就是影视剧创作的两个最重要来源。没有IP概念之前,各类经典文学、流行小说,就是非常热门的影视改编题材。

2015年左右,因为一两部网络文学改编剧的火爆,IP这个概念营运而生,甚至被炒成了稀缺资源,这就带来了“IP泡沫”。大家对IP一窝蜂而上,不管网络小说本身适不适合改编影视剧,也没有耐心沉下心来研究如何进行从文字到影视的合理转码。一批品质不佳的作品,让IP与低质直接挂钩。如今,“唱衰”的声音一出,好处是让对于IP更为理性,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网文IP都适合改编影视剧。

不过,虽然唱衰声不断,但IP剧的流量贡献依旧不容小觑。我们做了2019年1月到5月的流量研究后发现,在网络中点击量排名前十的作品里,IP改编剧依旧占到了60%—70%的比例。

▲慈文出品的《花千骨》开启了IP剧的热潮

文汇报:有关数据显示,40%的用户会在网络剧前三集弃剧,观看第一集的用户中,又有35%会在前七分钟弃剧。有人总结出“生死七分钟”的创作理念。对于这种大数据执导创作的现象,您怎么看?

马中骏:首先必须指出的是,创作者不能迷信大数据。很多所谓的行业大数据,与商业操作有关,与品质创作无关。

“生死几分钟”的概念最早兴起于网络大电影。由于在网络平台上,网络大电影前六分钟的内容可以免费观看,之后才要付费,便出现了“生死六分钟”的说法。为了获得有效的付费点击率,一些网络大电影,会将大量劲爆内容剪到前六分钟,一旦观众付费后接着往下看,就会发现总体内容品质很低。如今这个前三集,前七分钟弃剧的说法,可能也与很多网络剧集前三集免费观看有关。但用这个商业操作,去主导创作思维,是不可取的。

由于当下选择很多,观众选择剧集的原因也更为丰富了,所以“弃剧”的现象较之以往更为常见。比如有些粉丝型观众只看某位演员出演的剧集与段落。但是就像前面说的,如果一部剧集品质真的很高,总能在二次传播中获得更多的受众。

文汇报:网络剧似乎已经成为中生代演员“翻红”甚至是实现自我突破的一个有效途径。您如何看待在青少年为主流受众的网络剧市场中,“青年偶像派”向“中生代演技派”的回摆?

马中骏:“青年偶像派”向“中生代演技派”的回归,其实与网络剧市场中,现实主义题材的回潮有很大的关系。:“青年偶像派”向“中生代演技派”的回归,其实与网络剧市场中,现实主义题材的回潮有很大的关系。

最早,偶像派演员因为自带流量受到广告商与网络平台的青睐。但是这类演员本身的角色局限很大。他们可以与带有梦幻色彩的校园偶像剧、古装偶像剧相得益彰,却很难演好接地气的现实主义题材。这两年,现实主义题材正在回潮,不论是前段时间热播的《都挺好》,还是最近刚完结的《破冰行动》,形成网络传播效应的佳作往往都具有极强现实主义精神。而其中引发观众热议的角色往往往也是真实而又生动的。这就让有演技且有生活阅历的中生代演员,取代偶像派演员,再度成为影视市场上的抢手资源。

文汇报:大家都说“内容为王”,过去一年影视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之后,您看好什么题材内容?

马中骏:现实主义作品。但这里的现实主义并不狭义地指现实主义题材,而是具有现实主义精神与态度的作品。前段时间热播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虽然是古装剧,却是一部具有现实主义精神的作品,其中的不少情亲观、育儿观,对当下人依旧具有极强的启示意义。相反,一些场景设定在当下的偶像化剧集,却因为不符合逻辑的情节与悬浮的人物设定,而脱离了现实主义的精神。现实主义作品。但这里的现实主义并不狭义地指现实主义题材,而是具有现实主义精神与态度的作品。前段时间热播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虽然是古装剧,却是一部具有现实主义精神的作品,其中的不少情亲观、育儿观,对当下人依旧具有极强的启示意义。相反,一些场景设定在当下的偶像化剧集,却因为不符合逻辑的情节与悬浮的人物设定,而脱离了现实主义的精神。

这种真实质感的缺乏,正是近年不少剧集显得不如过去剧集好看的原因。一些剧集不愿意接受生活中的不完美。最突出的一点是,所有人物出场都自带美妆效果:服装精致,皮肤打光,只要是主人公必须是完美无瑕的,胖一点的人物就会沦为笑点。这种生活在精致的样板房里“美好”人物,如何诠释在写字楼、工厂、菜场奔波的当代百姓呢?

可喜的是,现下一批展现现实主题,又具有现实主义创作态度的作品屡屡成为爆款,这个态势也将延续。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就是指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为他们说话,让他们觉得创作者所表达的内容是对他们有意义的。


▲慈文出品的《那些年,我们正年轻》展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青年人的面貌

文汇报:当前很多网络剧主攻垂直细分领域,圈层玩家。一部优秀的垂直细分剧集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有没有成功的案例?

马中骏:原来我们做剧的理念是,要全民都爱看,现在是只要一部分目标群体爱看就可以了,这其实是一件好事,能够让更多精致的类型化剧集出现。另一方面,随着AR、VR、5G等技术的普及,也带给内容创作公司更多的创意可能。原来我们做剧的理念是,要全民都爱看,现在是只要一部分目标群体爱看就可以了,这其实是一件好事,能够让更多精致的类型化剧集出现。另一方面,随着AR、VR、5G等技术的普及,也带给内容创作公司更多的创意可能。

目前,我国的垂直细分领域市场还不成熟,尚处于试水阶段。成功的垂直细分产品,不妨以偶像团体SNH48为例。围绕这个团队的粉丝文化生态很有借鉴意义:这个团队有专属的线下剧场,还衍生出很多配套的追星玩法,带给粉丝很强的代入感与互动体验性。这个案例给网络剧带来的启示是,好的垂直细分产品,要通过极致的内容让观众产生代入感,此外还要培养用户,并且引导良好的用户生态。

文汇报:这些年,网络平台、电视台、创作者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马中骏:一开始是电视台掌握了最大的话语权,如今,网络平台的话语权正在加码,创作者依旧在三者中处于最弱势。在管理规划上,网络平台正在向电视平台靠拢、统一。

文汇报:您今年担任了“互联网影视精品排行榜”的选片人,您认为一部能称得上“精品”的网络剧需要具备哪些要素?

马中骏:第一是具有创新性;第二是具有现实主义的力量,真实而又生动。
(采写/张祯希)


“汇智普陀——影聚申城 互联世界”
 
2019年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互联网影视峰会即将于6月11日-12日在上海市普陀区举行。本届峰会聚焦“精品”,包括互联网影视高峰对话、互联网影视峰会主旨论坛、互联网影视精品论坛、互联网影视精品盛典等系列活动。
 

主办单位: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上海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