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10
走进百姓生活 书写人间冷暖 ——“白玉兰”见证中国电视剧坚持高质量发展
2018年是中国电视剧行业拥抱现实,进行深度思考,积极探索的一年,孜孜不倦的电视剧人新时代再出发,创作出了一批社会效应和市场口碑双赢的精品佳作。第25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的作品征集已截止,在汇聚了过去一年以来几乎所有国内热门电视剧的报名名单中,我们可以看到,现实题材和现实主义作品占据了绝大多数,其中不乏对生活有着深入思考的诚意作品。
剧照合辑
拥抱现实 国产剧凸显“小大正”
一年来,国内电视剧行业通过政策和市场的双向调节,行业的整体发展趋于理性,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创作也出现了不少高质量作品。
2018年电视剧行业最为明显的信号,就是以前被某些制作机构奉为收视法宝的“大卡司+大IP+大制作”,没能继续成功复制过去的辉煌战绩。倒是一些前期保持着低调创作、内容贴近百姓生活的小成本制作,频频逆风翻盘,成为“黑马”。流量明星开始让位于优质内容,促使行业摒弃盲目跟风,及时纠偏,向理性回归,“小成本、大情怀、正能量”的自主创新原则已成为了整个行业的共识。
2018年电视剧市场显现出来的另一重要趋势,就是电视剧的分众化日益明显,圈层爆款正在逐步取代全民爆款,能够将观众“一锅端”的作品会越来越少,这对制作机构和平台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作要深入群众,手法要持续创新,这一趋势在今年白玉兰奖的报名剧目中也有着明显体现,青春、职场、女性、军旅等题材的作品,纷纷摆脱了以往传统人设和剧情设定,更显鲜活生动。高举精神之旗,聚焦现实,讴歌时代,关注社会变迁,书写人间冷暖,正在成为创作共识,中国电视剧的优良传统在2018年得到了彰显和延续。
剧照合辑
贴近民生 现实主义成创新重点
去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聚焦这一伟大历史节点,电视剧市场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现实题材献礼剧目,成为了今年“白玉兰奖”的一大主流。
聚焦改革开放的《大江大河》以“宋运辉”“雷东宝”“杨巡”分别作为国营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的典型代表,通过他们的人生故事,讲述改革开放背景下不同人群的成长和命运。他们和身边的亲朋好友,有的抓住了改革开放带来的机会和挑战,成为时代的弄潮儿;但也有的在五光十色的诱惑面前迷失方向,被时代浪潮打翻在地。大时代背景下生动真实的人物命运,让众多观众颇受感染。
像《大江大河》一样,诸如《北部湾人家》《最美的青春》《正阳门下小女人》等献礼剧,都以小见大,以点带面,以个体生命和个性角色的丰富性,折射时代精神风貌,带领观众重温时代脉搏,获得了口碑和收视的双丰收。
剧照合辑
现实题材和现实主义作品在2018年的异军突起,固然离不开政策的引导和推动,以及电视工作者对重要历史节点的准确把握,另一方面,也与电视观众的集体心理期待密切相关。近年来,观众的观剧心态向希望看到贴近真实生活的现实主义作品转化,促使主创们走出小我、走出书斋,到生活中去,到百姓中去寻找创作灵感。
2018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充满时代感、使命感的献礼剧,满足了观众回顾历史进程、追溯时代风云的心理期待,也为现实主义作品开拓、巩固市场提供了良机。
剧照合辑
公正专业,白玉兰奖含金量十足
在坚守本心、面向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电视剧行业需要一个能够展现风向、激励创作的专业平台,而这也是白玉兰奖评选不可推卸的使命。
今年办到第25届的白玉兰奖,从制定评选规则、征集节目、邀请评委,到节目评审,都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严谨的组织方法。每一届评审都会本着负责和敬业的态度,公正、公平、专业地衡量每一部报名作品。
正是因为对“公正、公平、专业”原则的一贯坚守,白玉兰奖已经成为海内外备受关注的电视奖项。很多优秀的电视剧人都曾欣然应邀担任白玉兰奖电视剧单元的评审,在评审中对中国的电视剧创作发展建言献策。这也使得白玉兰奖的每一个奖项,都以十足的含金量,受到行业内外的高度认可。
白玉兰奖也用一以贯之的态度告诉电视剧工作者、告诉电视剧观众:“讲好中国故事,展现好中国风采”,将永远是电视剧创作的正道。而“中国故事”的多样性,“中国风采”的丰富性,为电视剧工作者提供了发挥创意、施展身手的广阔空间,激励广大电视工作者以“高峰意识”朝向“高峰目标”,不负时代所托,不负人民众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