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18

现实主义题材影视剧的“春天”真的来了吗?

 

《每日新闻》记者 郦亮 实习生 郑茹馨

“我对小鲜肉拿天价片酬这件事是深恶痛绝。”昨天,因在《人民的名义》饰演高育良而为观众所熟知的著名演员张志坚,在上海电视节上说道。此次白玉兰电视论坛众嘉宾聚焦“现实题材的创新和IP改编的出路”,把脉了现实主义题材影视的现实和未来。

现实主义题材影视剧很有必要
今年现实主义影视剧的兴起,似乎是一夜之间发生的。《人民的名义》、《外科风云》、《欢乐颂》、《深夜食堂》,这些接踵而至的现实主义题材影视剧,几乎是播一部热一部。这让人看到了现实主义题材的春天,应该说,现实主义题材本就在影视剧中占有一席之地,因为其反映的是最当下的现实生活。
对于这一点,在《人民的名义》中饰演高育良的著名演员张志坚感触颇深。他昨天坦言,自己在过去10年中,只接拍了三部现实主义题材影视剧。他一直对这类题材心怀拒绝,不大喜欢。但这次演了《人民的名义》之后他的想法马上改变了。来上海的这几天,他和夫人想去街上走走,结果两小时后便逃了回来,“观众真的像追兔子一样追我们,而且大部分都是年轻观众。尽管被人当兔子追有点狼狈,但我真的想对那些青年人说,我好喜欢你们!”
可以说,以《人民的名义》为代表的一批现实主义题材作品,确实让人感到了一股清流。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现在荧幕上的主流,依然还是古装戏。不管是2015年的《花千骨》和《琅琊榜》,还是2016年的《幻城》和《青云志》。对此,张志坚想得也很明白。他说人们愿意拍古装剧,是因为古装剧比现实主义题材更好拍,“现实主义题材,从办公室走到单位门口,要一步一步地走,但是古装剧可能就直接飞过去了,而且还不用找保安在门口站岗。”
当然,现实主义题材作品的表达方式也需要突破。就连张志坚也承认,《人民的名义》能够火爆,是因为其“罕见”。但如果这类剧拍多了,观众也会感到厌烦,会将其抛弃。新派系传媒文化有限公司创始人、总裁唐丽君则认为,现实主义题材要有一些年轻化的表达,当下年轻受众对于美的东西有了更高的追求,所以现实题材的电视剧要紧扣这些特点,“首先需要大量优质敬业的演员,其次在服装道具方面要更加讲究。需要注意的是,在创作方面需要解决深入采风和创作周期的问题。因为现在热点切换太快,中国处于迅速发展期,现实主义的电视剧如果写个三四年,播出的时候效果就差强人意。”

“小鲜肉”天价片酬拖累影视业发展
张志坚在《人民的名义》中是友情价出演的。一位老戏骨,只拿了一点片酬,与那些“小鲜肉”的天价片酬相比,张志坚的收入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的。谈到这种情况,张志坚也非常感慨。“人们都说存在即合理,可我认为‘小鲜肉’拿天价片酬是存在却不合理。”张志坚说,他知道现在很多有成就、尽心尽力演戏、称得上“演员”的人片酬都非常低,而一些演戏经验很少,完全靠炒作上位的“流量演员”片酬却惊人得高,这怎么算得了合理呢?
“更不合理的是,有的‘小鲜肉’已经拿了这么多钱了,却还要提出那么多非分的要求。你多带几个助理又怎么样呢?”张志坚说,他对这件事是深恶痛绝。他觉得制片方应该将资金用在更重要的方面,比如选更好的题材,选值得的演员。
“小鲜肉”天价片酬也引起了其他业内人士的感慨。上海东方明珠新媒体股份有限公司总编辑戴钟伟表示,现在随着“小鲜肉”片酬的节节攀高,电视剧的价格也不断上升,有的单集已经达到了1000万元人民币,确已成为不可承受之重。而且“小鲜肉”大多是“流量演员”,光有流量没有演技,请他们来,给他们高片酬,还要教他们怎么演戏,导演和制片都很痛苦。“现在是产业模式提升的时候了。光靠政策监管行不行?显然还不够,因为规定不拿高片酬,但‘小鲜肉’也可以拿分红。我觉得应该要建立行业定价标准和评估体系。”


VCG111113710376 - 副本.jpg

因在《人民的名义》中饰演高育良而被广大观众所熟知的演员张志坚

 

VCG111113710297 - 副本.jpg

众嘉宾聚焦“现实题材的创新和IP改编的出路”,把脉了现实主义题材影视的现实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