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观众需求的提升,网剧制作开始进入精品化、工业化阶段
随着国内观众需求的提升,网剧制作开始进入精品化、工业化阶段。
中国网剧“未来式”:新、高、大、上、女
《每日新闻》记者 郦亮 《每日新闻》记者 吴恺 摄
实习生 郑茹馨
昨天,以“中国网剧‘未来式’”为主题的白玉兰电视论坛如期举行。各业内嘉宾围绕“内容创作新方向”、“网剧的商业模式”、“网络文学IP孵化构建未来影视行业新格局”等议题展开圆桌对话。
迁移行为促成网剧成为主流
网剧经过近几年的爆发式生长,已经进入精品化、工业化阶段。对此,爱奇艺首席内容官王晓晖提出当下影视行业变化出现的迁移行为:“首先是年轻受众的迁移,一些中老年受众也开始从单一的电视台向互联网平台转移。由于观众的迁移,我们发现无论是对于传统互联网还是传统电视而言,刚开始的商业模式就是以广告为主。而由于广告客户的迁移,也促使制作公司从面向电视台转到面对网络。而由于电影电视和网剧在故事本身选取上有一定的规律,同时加上现有观众的迁移,我们做大电影的团队也开始关注到了网剧,并把电影行业先进的经验和理念以及制作的水平带到网剧制作中。”
在各种迁移之下,网剧事实上已经成为中国影视剧的一个主体。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络司网络视听节目备案库数据显示,2016年1月1日-11月30日,视频网站备案的网络剧为4430部,共计16938集。在告别了以往的恶搞、低俗之后,网剧品质进一步提升,播放量也在节节攀升,爆款网剧不断刷新播放纪录。与此同时,大量资本涌入,更多优质制片团队、大卡司聚焦,加之单集平均已过百万的投入,网络剧的质量较之前有明显提高。
网剧制作标准发生重大变化
随之而来的,是内容的选择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过去电视剧很多都是编剧原创,但是现在网剧基本上都是从网络小说改编而来,这也就有了IP的概念。可以说,网剧生成的方式与电视剧有很大不同。在被问到网剧内容的筛选标准时,中汇影视、金影科技创始人侯小强以“新、高、大、上、女”五个字概括了未来网剧题材选择的特点。他说,“新,体现在人物设定和叙事类型上;高,体现在受众的欢迎度上;大,主要表现在空间大、参与感强;上,主要是讲好的IP遇见一个好的制作人才能发挥化学效应;女,则代表着大部分IP具有小女生、二次元、重口味、正能量这些观众喜爱的元素和特点。”
导演、五元文化创始人、弧光联盟发起人五百从制作人的的角度出发,分享了选择IP的标准:“我是制作出身,觉得这些钱放在制作上更好一点。如今有的IP可能比较小众,但内容其实很有深度,而且IP费用也不高。最重要是的现在IP大部分是从小说、网文改编,都是文字类,而影视和文字的想象空间不一样。文字的想象空间更大,但影视更注重故事本体。”
经历了前两年疯狂的“大IP+小鲜肉”超级大剧制作模式之后,今年网络剧对于IP的改编开始回归理性。一些超级IP的改编差强人意,因为原著自身问题不能完整呈现,造成书迷粉丝的抵触,没有获得良好的效果。所以,今年比较明显的是各个片方不再一味在所谓大IP上投入,从而让很多并不被看好的小IP因为忠实于原著改编,反而能够取得很好的成绩。
如今,网剧已不再被视作是对电视题材类型的补差,而是被视频网站看成是树立金字招牌、增加用户黏性、应对繁复激烈竞争格局的重要利器。同时,视频网站付费会员的兴起更让网剧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它摆脱了像卫视电视剧那样单纯依赖广告的单一盈利模式,也就意味它不再需要为了足够有看点,而不得不在内容中精心包装进大量的噱头、槽点以方便营销,而可以把更多精力用于内容制作,以期用口碑吸引更多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