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13
第五届优秀国产纪录片扶持项目表彰活动举行 纪录片将进入黄金期
第五届优秀国产纪录片扶持项目表彰活动举行
纪录片将进入黄金期
《每日新闻》记者 陈宏
昨晚,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办、上海广播电视台承办的第五届优秀国产纪录片及创作人才扶持项目表彰活动在上海举行。谈及国内纪录片的发展现状时,中广联纪录片工作委员会秘书长赵捷告诉《每日新闻》记者,“势头很好,越来越市场化,也越来越从小众到大众再到聚焦小众”,而SMG纪实频道总监干超则认为“中国的纪录片,下一阶段将进入黄金期”。
据悉,今年的表彰活动,主题是“因你而真”。经过严格评选,共有11类65项国产纪录片、人才、机构入选2016年度优秀国产纪录片及创作人才扶持项目。《永远在路上》《一带一路》《本草中国》等10部作品荣获优秀国产纪录片系列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孔子》《中国春节——全球最大的盛会》等5部作品荣获优秀国产纪录片长片;《红色气质》《我从新疆来》《让候鸟飞》等10部作品荣获优秀国产纪录片短片;《筑梦路上》《长征》《重生》等5部作品荣获优秀理论文献片;李文举、萧寒、周全等荣获优秀国产纪录片导演;夏蒙、段骏、干超等荣获优秀撰稿;王路、孙坤、龚卫、陈乾章等荣获优秀摄影。此外,还有5档优秀纪录片栏目、6家优秀制作机构、6家播出机构和3家优秀组织机构获得表彰。
与会专家表示,今年的获奖作品选题更加丰富,既有重大主题宣传的扛鼎之作,又有在网络上引发年轻人追捧的现象级作品,这也说明,国产纪录片创作水平得到了快速发展,传播力和影响力有了显著提升。
“伴随着观众文化消费的升级,在被娱乐节目淹没之后,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有真实质感的纪录片,”干超告诉《每日新闻》记者,“我们作为制作平台和播出平台,也在和互联网、和国际纪录片制作机构、和国内其它电视台合作,让纪录片更符合年轻化、国际化的需求,因为接下来进入纪录片黄金期,它必须讲求回报模式、要求尽量收支平衡。”
他还表示,纪录片虽然迎来了繁荣期,但也仍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既然要将纪录片产业化,它最大的问题就是产业体系的问题,影视剧、综艺、电影这些文化产品,都已经有了自己的产业体系,而纪录片之前一直被认为是靠政府扶持或者慈善家‘包养’,我们纪录片人,应该尽快替它找到可复制的产业体系,制定出商业纪录片的标准。”
图说

获奖纪录片导演上台领奖。《每日新闻》记者 张瑞麒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