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10 08:57:19

精品电视剧创作新趋势——脚踏热土,心怀人民,谱写时代新篇章

 

“现实题材”“主旋律”“拥抱主流”……这些都是今年上海电视节白玉兰论坛上频繁出现的关键词。近年来,电视剧市场上出现了一系列现实题材精品,这一现象背后隐藏了怎样的创作规律?现实题材电视剧大放异彩,又给新时代电视剧发展提出了怎样的要求?今天上午,第27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电视论坛迎来最后一场重磅分享,在编剧王丽萍的主持下,包括《觉醒年代》导演张永新,《山海情》编剧王三毛,《装台》制片人任双有,《在一起》出品人吕超,《跨过鸭绿江》总编审、总制片人王浩等在内的优秀国产电视剧主创团队及行业代表,就“新时代精品电视剧创作新趋势”这一主题畅所欲言。

 

写好生活 先要勇于“下生活”

 

去年以来电视剧领域产生大量优秀作品,今年白玉兰入围作品被网友称为“神仙打架”。对此,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司长高长力表示,这说明主题创作取得了很大成果,分析入围优秀作品,都是在认识生活、还原生活、高于生活这三点上有很好的实践。

 

高长力指出,认识生活、还原生活、高于生活,是攀登艺术高峰的必由之路。认识生活,要求主创一定有下生活的能力,真正跟上时代步伐。《山海情》多次调研、《觉醒年代》编剧创作历时多年、《装台》作者反复与农民工群体交流……正因如此,作品才获得观众的认可;还原生活,就是要真些真些再真些,包括真物、真事、真情、真理。《在一起》播出后,网上点评用得最多的词就是“还原”,因为高度还原抗疫情景,作品才有千钧之力;高于生活,要求文艺作品概括生活的普遍性、典型性,并进行艺术提炼,最重要的是还要有引导性,引导广大观众去思考,去感动。

 

高长力指出,立足当下、着眼长远,不能满足于主题创作取得一定成绩就行了,新时代精品电视剧创作至少有两个维度——一个是高质量,一个是多样化。在这一过程中,文艺创作要注重“两果”:一个是结果,一个是效果。文艺作品可以揭示矛盾和问题,但最终的结果和效果应该是让人们看到光明和希望。

 

扎根人民 用心用情用功创作

 

论坛现场,《觉醒年代》导演张永新,《山海情》编剧王三毛,《装台》制片人任双有,《在一起》出品人吕超,《跨过鸭绿江》总制片人王浩一起,分享各自在创作今年白玉兰奖“最佳中国电视剧”入围作品时的经历和感悟。

 

 

《在一起》出品人吕超回忆道,去年二月,耀客传媒接到《在一起》的创作任务时,编剧之一的六六还在国外,但做现实题材,首先必须去现场。经过努力,六六在3月初抵达武汉,冒着风险进行了一个多月的采访,“我们后方拉了一个编剧群,六六每天把自己在武汉采访的内容分享在群里,让《在一起》的编剧们得到了一手资料。”这部时代报告剧95%的剧中人都有原型,剧情大多源自真实发生的故事,这让《在一起》成为让网友“看一次哭一次”的剧集,吕超说,这些眼泪“千钧之重”,说明观众对现实题材创作的认可,“我想,当我的孩子长大后问我,2020年的中国是怎么抗疫的,我会让他看《在一起》。”

 

 

《山海情》编剧王三毛提到,创作这部剧是2019年11月突然接到的任务,他们从闽宁镇到西吉县,然后辗转福建。但也正是因为这次深入生活的采访,让他意识到创作的艰巨。比如,吊庄移民户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兴致不高,原因是吊庄移民的故事被采访过太多次,拍过电影也制作过舞台剧,但观众都不太喜欢。再加上扶贫攻坚题材的剧集去年有几十部,同类题材如何突围?最终,王三毛选择放弃常规的创作思路,不写变迁史,而是写104万吊庄移民户的心路,“最终我们用乡土文学的写法,写他们从一块土地搬到另一块土地的经历和心灵变迁,这一试,我们才走到了现在。”

 

 

跟《山海情》一样,《觉醒年代》在网络上被年轻人“封神”。张永新提到,这部剧之所以不同,一是避开了已经被讲述过太多次的建党后的党史故事,而是选择回溯“船从哪里来”这段观众更陌生的历史,“聚焦从红楼到红船短短6年的时间,中国人思想上发生的巨变。”第二,在创作《觉醒年代》的过程中,他无数次体会到国家大命运和个体间的呼应关系,“百年时间的沧桑与轮回在《觉醒年代》里都有体现,这种呼应让我的感触特别深,那就是革命先烈付出了那么多,就是让今天的中国人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不是仰视不是俯视,是我们中国人堂堂正正的感受。”

 

 

《装台》制片人任双有透露,《装台》之所以“热气腾腾”,真实接地气,得益于原著、编剧、演员等所有人的苛刻努力。原著作者陈彦在陕西戏曲研究院深耕二十年,业余时间就去戏曲研究院外的劳务市场与民工兄弟们话家常,做采访,积累了长久且丰富的生活素材。编剧马晓勇则出生在戏曲研究院大院里,对其众生百态烂熟于心,笔下人物皆是有优点、有缺点、更有特点。拍摄时,张嘉益为了更接近装台民工兄弟的剧中形象,在刮胡子时,把刮须刀反过来:“只有这样才能还原胡子拉碴的刁大顺的形象,类似这样的细节还有很多。导演李少飞在拍摄时,要求完整地搭建了一个城中村主场景,置景所用的原料,一砖一瓦皆是从真实的城中村拆迁下来的,既是视觉质感,也是信念感。全体近乎苛求地努力,是必要准备。”

 

 

《跨过鸭绿江》总编审、总制片人王浩则分享了创作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时,要如何选择历史材料的经验。他说,为了在纷繁复杂的史料中用40集故事承载“全景式史诗般”的目标,《跨过鸭绿江》请到了军事科学院抗美援朝史的专家,请他们帮助编剧在“全景式再现”的要求下多反复筛选,最终在出兵决策,五次战役,以打促谈的史实中确定了必须保留不能遗漏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尤其是战斗英雄,最终以强纪实叙事还原了整个抗美援朝战争的图景。

 

主旋律创作持续引领行业风向

 

论坛上,多个平台的负责人及行业代表也分享了各自对精品电视剧创作的理解。《理想照耀中国》以40集短剧、17位导演和40位编剧的体量,成为近年主旋律题材作品中独树一帜的存在。湖南广播电视台节目交易管理中心总监朱琰谈到,这样特殊的形式,让很多年轻观众比喻看剧仿佛“开盲盒”,“每天都感受一个、体会一个在理想信仰照耀下的人物的精彩故事。”在她看来,作品给年轻的主创团队提供了很好的培养机会,“我们集合了17位导演和40位编剧的创作团体,他们的风格化表现和表达,给整个主题的创作提供了新的可能。这次其实更多也是90后、80后的年轻创作团队,从他们的身上,我们也看到了未来的新兴力量。”

 

 

SMG 副总裁、东方卫视中心总监王磊卿则认为,从去年的《在一起》到今年的《功勋》,创新的时代报告剧不断丰富电视剧的样态和形式,“在这样一个新的电视剧样态之下,在一个重大主题之下,把多个单元剧和多个中篇剧进行集束式的、资源重整式的重磅性推出,对推动中国的短篇电视剧和中篇电视剧的发展非常有意义。”王磊卿也由此希望创作者能将目光向下,真正关注基层,关注现实,“主旋律电视剧蓬勃发展,给行业带来了一股新风。无论是什么样的题材,只有做到真正和观众的共情、共鸣、共振,才能够征服所有的人。”

 

 

对此,上海儒意影视制作有限公司CEO、影视制片人、出品人柯利明也表示,过去公司选片可能会更多考虑年轻人的娱乐需求,但这两年他们发现这些远远不够,“原来我们说要尊重观众,但有时观众也需要创作者去引领他,这对作品的艺术性、时代性的要求就更高了。”他还透露,儒意影视将加大对现实题材的创作投入,拍摄反映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的电影和电视剧,“我们筹备开机的有一部戏,和刘家成导演共同合作,算是《情满四合院》的第二部。还有一部在父亲节即将上映的《了不起的老爸》,也是讲述父亲和儿子之间的励志故事。”

 

 

创新也意味着巨大的挑战。扶贫题材电视剧《石头开花》搭建了多个团队,在20集的体量里讲述了10个迥然不同的扶贫故事。江苏广电总台副台长、幸福蓝海集团董事长蒋小平透露,在9个月的创作时间里,团队一直在深入生活,充分沟通,“各个题材不能重复,扶贫的表现方式要有变化,人物要有变化,文化特征要有变化,绝不能简单重复。这种情况下,特别需要对10个创作团队进行统筹,在这方面的工作所花费的时间最多。”

 

 

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原党组副书记、副主任,“三绝”系列电视剧总策划袁锦贵则直言电视剧的创作最重要的是读懂观众,“要了解大众、观众、人民,他们需要什么样的电视剧,爱看什么样的电视剧,怎样的电视剧才能够使观众在欣赏艺术的同时得到启迪。”他表示,从《绝命后卫师》到《绝境铸剑》,到最近播出的《绝密使命》,团队一直坚持集体创作,从生活实践中去发现和挖掘题材,才保证了“三绝”系列能一直受到观众的认可。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新媒体部副主任张雪梅,则分享了总台在剧目挑选上的成功经验。“我们对作品的整体需求是多元化和精品化的,但决策非常严谨,有一套非常完整的体系,来决定一部电视剧最终能不能够在央视呈现。”她透露,为庆祝建党百年,总台即将推出重大革命历史剧《大决战》,该剧以解放战争为背景,从战略、战术、战斗三个层面全方位讲述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我们一致认为这部片子非常棒,大家可以期待一下。”

 

 

主办单位: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上海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