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8

白玉兰会客厅丨评委视角:演绎角色时不可代入“要拿奖”的心理

6月26日,担任第29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评委的导演杨磊、演员尤勇智、评论家李跃森和美术指导韩忠分别做客白玉兰会客厅,分享评审感悟,共话行业未来。四位评委对白玉兰奖的评审机制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其科学性和严谨性让评选过程更加公正公平。




杨磊:

AI新技术带来的机遇远胜过挑战




杨磊因执导电视剧《三体》入围第28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中国电视剧单元最佳导演,今年出任白玉兰奖中国电视剧单元评委,他直言很有压力,“今年的参赛作品都很优秀,从中选出‘最佳’,让我很纠结。”


从访谈专家到完善细节,经过多年精心雕琢才有了《三体》电视剧的大获成功,杨磊始终以《三体》影视翻译者自居,将个人对作品的理解和处理,在电视剧中通过各种方式呈现给观众。例如,拍摄“虫子”片段前,他与团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从蝗虫灾害的纪录片中汲取灵感。由于这段剧情探讨的是虫子的生命力,影视化呈现需要导演思考如何通过画面传递内在力量,“当我看到蝗虫灾害时,立刻意识到这便是我心目中想要表达的力量。许多观众在观看该场景时,都会感受到强烈的视觉和情感的冲击,这正是我们在解读小说过程中一点点挖掘出来的东西。”



打造绚丽逼真的视觉效果,让创作者的奇思妙想呈现在观众面前,离不开科技手段的加持。“科技不断推陈出新且发展迅速,特别体现在当前人工智能领域的变革。”杨磊认为,现阶段,AI新技术带来的机遇远胜过挑战,“就如一部摄像机,在不同导演手中会有其独特的拍摄风格,人工智能在大数据的基础上运转,对影视制作无疑是一种实用的辅助工具。”


对于青年导演,杨磊提出两点建议:充满热情,每日坚持观影,保持对事物最前沿的认知;不断实践拍摄技巧,发掘灵感融入影片,将其转化为自己的内在能力,并持之以恒。





尤勇智:

白玉兰奖给我的演艺道路

打了一针强心剂



从业数十载,尤勇智塑造了众多令观众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更是凭借电视剧《山海情》中村民李大有一角,荣获第二十七届白玉兰奖的最佳男配角。“白玉兰奖给我的演艺道路打了一针强心剂。”尤勇智分享获奖感受,也深感评奖工作责任重大,“借用评委会主席的一句话,我们要考虑获奖作品对中国电视的未来发展有没有促进作用,它的分量就在这里。”


“能够引起评委重视,一定是因为你深入骨髓地塑造了角色。”关于评价标准,尤勇智认为,每位演员都渴望得到奖项的认可,但在演绎角色时,势必要求自己全身心投入剧情,切不可代入“这个戏一定要拿奖”的心理。他以自身经验举例,在《山海情》开机后,他便迅速找到感觉,在三个月的拍摄期间一直穿着角色的衣服。他说“只有将生活融入血肉,才能始终保持专注,无论何时何地都不会出戏”。同时,他也强调,一部戏的成功并非仅靠演员的演技,而是需要整个团队的共同努力,“好的团队是一部戏获得成功的保障”。



尤勇智认为,青年演员是行业的新生力量,年轻人需要时间体验生活,不断思考不断沉淀,“演员的成长之路并非平坦,而是一步步走来,逐渐羽翼丰满,需要经历生活的磨砺才能有所成就。”





李跃森:

期待白玉兰奖成为中国文化地标



作为评论家的李跃森说,多年来,白玉兰奖项始终坚守对专业性及艺术品质的追求,自己非常荣幸见证其发展历程,“我特别希望将来的白玉兰奖能够成为上海乃至中国的一个文化地标,在世界上有其独特的地位和光彩。” 


李跃森曾经在采访中多次提到“创作者应该回归艺术创作的初心”,在白玉兰会客厅,他深度解读“初心”的内涵。他表示,对生命的洞察和理解是文艺创作的核心。深入生活,体验人生,理解人性,观察生活状态,探究生活背后的原因,这些都是体验生活的重要环节。如此去做了,才能塑造出真实可信的人物形象,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同时,他还认为, “我们要展现人民追求美好生活过程中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同时也呈现过程中的曲折与不易,只有这样,人们才会更加珍视最终的幸福。我们的主流价值观应通过这种追求过程得以体现。”



近年来,微短剧异军突起,新形式与新赛道对行业产生深远影响,传统的电视剧、网络剧制作团队面临竞争压力。李跃森表示,这也是创作者提升自身作品质量,追求精品化、专业化的契机所在,“短剧因贴近生活深受大众喜爱,其他类型的影视作品可从中汲取长处。”对于微软剧的未来发展,李跃森给出两点建议:首先需坚持多样化,各种题材风格应有足够的创作空间,以实现长远健康的发展;其次,要追求精品化,当前微短剧精品率偏低,寻求方法提高观众对剧作主题及艺术价值的感知,将成为微短剧创作者一个重要的努力方向。





韩忠:

参评作品的美术必须具备美学追求



2018年,韩忠凭借《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获得第24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美术奖,如今以评委身份再度回归,他笑称,“每年都要和白玉兰打交道,已经非常熟悉了。上海也是一个很包容的城市,能时刻感受到城市之美。”对于美术评奖,他介绍电视剧必须具备美学追求和丰富多样的场景才可参选,仅限于城市或现有的摄制基地所拍的作品缺乏美术工作量。


韩忠表示,自己选择合作剧目时更关注剧本质量,“通常找我合作的项目都具有较大的美术工作量,有一定的复杂程度,包括布景量大、画面要求高、创意含量复杂等,我个人更偏爱那些具有浓厚中国特色和强烈文化元素的作品。”他还提到,曾经询问过一位普通女性观众喜欢看什么剧,对方回答说,她首先要看的是画面有美感,只有在视觉上满足后,才愿意深入了解剧情。“对于广大观众来说,画面好看、美术好、摄影好,这是基础。”韩忠强调。



“20年前,我们无法想象胶片会消亡,胶片拍摄是电影制作的唯一方式,然而如今,无论是创作者还是观众,都已完全接纳了非胶片的数字创作方式。”韩忠以理性态度看待AI,视其为一种技术手段,带来了技术上的革新。他认为,AI的运用极大地降低了制作成本和时间,让许多从业者通过这类项目崭露头角,也让普通观众在观剧时达到休闲娱乐和放松身心的目的。总的来说,面对不同的项目,应采用相应的创作方法、工作方法及实施方式。



第二十九届上海电视节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上海市广播电视局、上海广播电视台承办,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协办,上海临港新片区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特别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