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兰奖中国电视剧 | 捕捉时代洪流中的奋斗身影
过去一年来,现实题材电视剧依然是中国荧屏上的主角,诞生了一批扎根生活、反映现实、传递温暖正能量的精品力作。随着第28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节目征集于3月31日截止,这些现实佳作也无一例外,悉数出现在了今年白玉兰奖的报名作品之中——《功勋》致敬国之脊梁,重温八位功勋人物的光荣历程;《阿坝一家人》走进大山深处,讲述汉藏团结、旧貌换新颜的动人故事;《光阴里的故事》捕捉着时代洪流中的拼搏身影;《红旗渠》重返历史现场,再现“人工天河”的伟大奇迹;《亲爱的爸妈》展现两代人不同婚育观念的激烈碰撞;《乔家的儿女》让人回味起平凡生活里的种种小确幸;《人世间》勾勒出时代巨变下的社会众生相……
这些作品从一代代人的记忆深处走来,还原时代变迁中一个个火热的生活场景,讲述催人奋进的拼搏故事,成为了中国电视荧屏上的一抹亮色。
《功勋》
该剧以“国家叙事,时代表达”的艺术手法,通过8个系列剧串联起八位首批“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李延年、于敏、张富清、黄旭华、申纪兰、孙家栋、屠呦呦、袁隆平的感人事迹,生动诠释了他们忠诚、执着、朴实的人生品格,和矢志不渝、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模范精神。相较于以往的传记作品,《功勋》在艺术格调上更具人文色彩和烟火气息,让观众得以走进人物的内心深处,感受那些隐藏在奖章背后、不为人知的辛酸和抉择。
《阿坝一家人》
《阿坝一家人》以少数民族的脱贫攻坚为主题,讲述了一个生活在阿坝州的汉藏大家庭,通过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逐步走上脱贫致富道路的故事。作品以纪实的笔触和细腻的情感,生动描绘了世代居住在阿坝州的人们不畏艰辛、勇克难关的精神风貌,展现了阿坝州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时代之美,同时真实呈现了阿坝州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现实议题。
《光阴里的故事》
该剧通过一群住在青岛筒子楼里的热血青年拯救一家老旧自行车厂的故事,重现了上世纪90年代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员工纷纷下海经商的历史场景。作为一部青春怀旧剧,作品以朴实无华,真情流露的生活化叙事手法,将青春成长与改革开放转型期国企奋斗求生存的创业故事相融合,展现了一群热血青年在时代变迁中成长与奋斗。
《红旗渠》
故事以1959年河南省林县大旱缺水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林捷带领林县人民团结协作,攻坚克难,以“愚公移山”的精神,修建“红旗渠”的伟大故事。该剧通过真实历史影像资料,与当下所拍摄的影像相互交叉的艺术手段,采取直观、全面、纪实感的展示方法,带领观众重温历史奇迹,致敬民族英雄,赞颂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展现了当代中国人的理想信念和不懈追求。
《亲爱的爸妈》
《亲爱的爸妈》以特殊年代为背景,用怀旧暖心的表达,讲述了一个重组家庭的酸甜苦辣。整部剧氤氲着浓浓的烟火气,通过生活流的叙事方式,细腻描绘了家庭的日常琐碎生活,极大拉近了与观众的情感距离。在温馨诙谐的“画风”之下,该剧也敏锐捕捉到了蕴藏于现实褶皱中的社会课题,通过对亲情话题的洞察剖析,揭示了一个重组家庭所要面临的种种难题。
《乔家的儿女》
该剧讲述了乔家五位子女在艰苦岁月中彼此扶持、相依为命的故事,以上世纪70年代一个普通中国家庭为缩影,折射出中国社会三十年的变迁发展。剧中,乔家兄妹时而因性格迥异产生分歧,面临种种挫折;时而也会彼此鼓励,相互温暖。他们平凡而多彩的成长经历,唤醒了整整一代人的青春记忆。风趣的南京方言和歇后语,也为作品增色不少,在播出期间频频抢占话题热搜。
《人世间》
根据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梁晓声同名小说改编的《人世间》,以东北平民社区“光字片”周家三兄妹近半个世纪的命运发展为主线,描绘了一幅平凡温暖、质朴纯粹的年代画卷。该剧以细腻的笔触,讲述了半个世纪来中国社会不同阶层人群的故事,高度还原了大时代下的社会面貌,和一个个普通家庭的生活图景,获得了全民的共情共鸣。为追求逼真的年代感,剧组在长春以1:1方式搭建了4万平米的实景,剧中的挂历、家具、收音机等道具也都是手工复刻,别具匠心。
现实题材剧集持续闪耀荧屏,在主题上紧扣时代脉搏,回应现实关切;在创作上寻求多元视角,探索创新表达,不仅反映着时代的沧桑巨变,也描绘着时代的精神图谱。作为电视剧领域的行业风向标,白玉兰奖也将一如既往,鼓励并期待更多的电视工作者们,以“为人民画像,为时代立传”为己任,不断创作出更多讲好百姓故事,凝聚奋进力量的优秀作品。
究竟哪部作品能脱颖而出,在本届“白玉兰绽放”颁奖典礼上大放异彩呢?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