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30

听获奖者感言,赏白玉兰绽放(一)

第30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已于6月27日晚揭晓。白玉兰在滴水湖畔绽放,展示了中国电视事业的发展成就,以及中外电视文化的交流互鉴。颁奖典礼后,各位获奖者也先后参加了获奖人员见面会,第一时间与媒体分享喜悦并深入交流。一起听听他们的精彩感言吧!


最佳中国电视剧:《我的阿勒泰》


评委评语:以浓郁的地域情调、丰满的生活细节、克制的视听语言、独特的人物形象,在呈现人性与自然之美的同时,以现实主义的质感传达了诗与远方的审美追求,成为年度引起巨大反响的现象级电视剧作品。


《我的阿勒泰》获奖时,导演滕丛丛特意缩短了获奖感言,给制片人时间念致谢“小作文”。来到后台,她还在纠结“小作文还没背完”,说白玉兰绽放“这么好的一个盛典,希望我们能有更多的幕后主创有机会来这里”。


《我的阿勒泰》被评委会盛赞为“现象级”,其实有一点就是它只有8集的长度,在当下堪称“异类”。滕丛丛也说:“在《我的阿勒泰》之前,其实8集不是一个看上去有经济效益的选择。现在8集体量似乎开始流行了,我听说很多平台已经专注在做8集、10集、12集这样的精品剧集。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可以让我们剧集的质感不逊色于电影,观众也可以有更多的视听盛宴可以享受。”


滕丛丛此前还执导过电影《送我上青云》,跟电视剧《我的阿勒泰》相比,两者的故事和形式都很不同,她透露,这两个题材之后,自己的下一部剧本已经接近完工,“是一部商业电影,它的类型会和这两部更不同”。她说自己作为“职业导演”,“驾驭不同的风格是我的技能,但是故事核心跟我的价值观有关,我觉得一个优秀的导演到最后拼的不是技术,而是她看待世界的角度”。


和滕丛丛合作编剧的彭奕宁说自己还是一位新闻工作者,《我的阿勒泰》得了这么多奖,还有一个国际传播奖,“其实就是通过我们这个故事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新疆、知道了阿勒泰,我们特别高兴,也希望以后和各位同行在一起让所有的好故事都能找到它的出处,因为多年的采访生涯告诉我说中国真的有太多的好故事了”。


当晚还靠《边水往事》收获了“最佳男配角”奖的蒋奇明,也作为《我的阿勒泰》的剧组成员再度亮相后台。“我很开心《我的阿勒泰》拿到最佳中国电视剧奖,”他说,和一群很棒的演员和创作者在一起工作,“这部剧完成得很好,这段回忆也是非常值得回忆的,很开心”。



评委会大奖:《我是刑警》


评委评语:在充分掌握大量真实案例的基础上,以坚定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塑造了个性鲜明、信仰坚定的刑警群像。叙事紧凑、呈现准确、制作精良、风格统一,体现了鲜明的现实质感,成为众多同类题材的佼佼者。


《我是刑警》拿下评委会大奖,编剧徐萌认为对这个类型题材的创作,有一些参考价值。“在《我是刑警》之前,刑侦剧有两种,一种是悬疑、心理断案,在某种程度上陷入了一些困境,模式创新比较困难了。这个剧表面上看是传统的回归,但是实际上笔法更大胆,而且它有职场剧的特色,它也有悬疑,也有冲突很强的东西,它其实是一个多维度的,全方位的这样一个作品。而我们的创作就是坚持了最笨拙、最朴素,但是最有效的现实主义的笔法。因为现实主义出大剧,这是从来不会改变的,它对我们整个行业来说,其实是一次特别好的示范。得奖就是一个褒扬,它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引领创作的回归,这对我们今天长剧面临的压力,其实是一次很好的示范。”


《我是刑警》剧组另一位代表也表示,该剧的创意缘起于2019年,历经了6年时间,“拿到这个奖,既是肯定,也是对我们影视工作者的鞭策,希望在未来的创作道路上,我们依然能够更加勇敢,更加去冒险、去创新,去讲述更多中国的好故事”。


最佳女主角:宋佳

《山花烂漫时》


评委评语:表演生动细腻、收放自如,真诚地完成了从演员到角色的跨越,为观众塑造了张桂梅大爱、坚强的感人形象。


凭借《山花烂漫时》获得“最佳女主角”奖的宋佳,来到后台后还是很激动。她特别想把这个荣誉第一时间分享给张桂梅老师,她说:“刚才我在台上就一直在感慨,我觉得张老师真的让我知道信仰、信念和信心在任何时候都很重要,人的那种乐观向上、那种昂扬,特别重要。这虽然只是一部剧集,一部我职业生涯中的作品,但是(出演)它对我一生来说,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张桂梅之所以能够感动每一位中国人,除了平凡而又伟大的事迹之外,还因为她“很可爱、幽默、乐观、风趣”,宋佳说“每一个热爱自己事业的人足够纯粹的时候,她就足够天真,她就足够像一个孩子”,开心的时候“张老师就蹦起来了”,“她是一个很有人格魅力的人”。


宋佳领奖的时候哭了,而台下的钟楚曦也在跟着哭,对此,宋佳很笃定地说:“她一定会这样的,合作电影《好东西》之后,我们两个建立了非常深厚的友谊,她一定会为我高兴的。包括今天我记得蒋欣在台上的时候,我也很感动,我也特别为她开心,因为跟她合作拍过《小舍得》,我知道她非常棒,而且这么多年她一直都很努力,她值得这个肯定和鼓励。”



最佳男主角:靳东

《西北岁月》


评委评语:以诚恳的态度、松弛的表演、真实的造型,突破性地实现了革命家形象塑造的生活化,将伟人形象还原为可感可亲的艺术真实。


《西北岁月》给靳东了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在他看来,该剧“不能简单地以一部电视剧来界定”,因为“它就是真实的历史”。

他透露,拍摄这样一部重大历史题材剧的时候,主创们态度都是“慎之又慎”,甚至字里行间的每一个字他们都要去斟酌,有一个“完全符合和尊重真实历史的制度”。而他本人在扮演这个角色时,“很显然这不同于我此前塑造的任何一个人物,也不像我去拍摄的任何一部戏”,因为在别的戏,他“可以看到很多的想象,甚至天马行空的想象”,但这部戏的饰演过程中,他将自己“放在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真实人生轨迹里,准确来讲,是在他的前半生里”,把他发生过的事情尽量真实客观地呈现出来。


不能演绎,更不能杜撰,这对主创们来说,是“一个最好的洗礼的过程”。这部戏从前期准备到拍摄完成,花了3年多时间,靳东就一直在看书和资料,做知识储备,而239天的拍摄时间里,他仍然日复一日地认真准备,他说拍这部戏“收获了太多”:“我通过拍这个戏,了解到了那样一个时间节点里的西北史,我了解到了上千位真名真姓的历史人物,所以很感慨。而且我去到了关中、阜平、南梁、延安、延川、宜川、榆林,就像我们的生命好像经历过这些地方一样,我很感恩这部戏让我有了一个全新的人生体验。”



最佳导演:费振翔

《山花烂漫时》


评委评语:综合艺术掌控能力流畅自然,情感表达含蓄克制,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交相辉映,成像出一个既传统又觉醒,既柔弱又坚强的山区女性教育者,为当代中国影视生态在现实主义的开掘和创造提供了新的维度。


《山花烂漫时》导演费振翔拿到“最佳导演”奖时,不少媒体也在后台欢呼。但相比于获奖对自己职业的助力,导演本人更看重这部作品给大家包括自己的精神力量:“首先拍张桂梅这个人物,在我心里是一个信仰的力量,在我这个年纪40多岁,我觉得应该拍一个讲中国人故事的戏。以前拍过其他类型的,包括《鬼吹灯》《星汉灿烂》,这部《山花烂漫时》对我这个年纪来讲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我从张老师身上也学到了很多的责任。”


这部电视剧播出之后,反响超出了剧组的预期,包括张桂梅本人也盛赞了该剧和主创们的创作。“我们也有幸能够再次回到高中去拜访张老师,张老师跟我们说,‘谢谢你们拍了这么一个作品’。我们也期待再跟张老师说,‘注意保重身体,我们都需要你’。”



最佳女配角:蒋欣

《小巷人家》


评委评语:人物塑造性格鲜明,情感表达细腻丰富,生动感人,成功塑造了一个热情泼辣的纺织女工形象。


蒋欣来到后台时,媒体和工作人员一起重现了她获奖时的后台的欢呼,让她颇为感动。在《小巷人家》中,蒋欣扮演的宋莹堪称“闺蜜的典范”,她自己也说:“宋莹其实她就在我的内心深处,我发现她就是我,只不过我没有她幸福,但我相信将来有一天我也可以像她一样幸福。”


在剧中,蒋欣遇到了方言台词的挑战,但她并不认为这有多困难:“因为我平时很喜欢模仿各种方言,之前大家要是看了《小舍得》的话,里面我也会说一些上海话,作为演员弄几句倒口还挺有意思的。因为我这个块头不太像江南女子,所以尽量在声音声线和台词上加以努力吧。”


宋莹这个角色很出彩,让观众知道母亲的角色也可以是多面的,蒋欣觉得“母亲就是世界上最美的人”,“她应该让自己变得更美,首先要学会爱自己,只有爱了自己,她才可以更好地照顾家庭、照顾孩子,然后要有自己,要独立,要学会自洽。”


蒋欣曾多次获提名,直到如今才终于拿奖,但她本人很豁达:“我还是那句话,我不期待,得来的这不都是惊喜吗?我觉得你的认真努力与你的热爱是会让人看见的。这部剧让我拿到了白玉兰奖,还有比这更大的收获吗?”



最佳男配角:蒋奇明

《边水往事》


评委评语:对角色有深入的理解,有独特的表演呈现。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展现了演员丰富的想象力,令人印象深刻。


《边水往事》中蒋奇明扮演的王安全,让人印象深刻。手捧白玉兰奖杯来到后台的他,也用王安全的方式跟大家打招呼:“我是王安全,找我最安全。”他说,自己2023年第一次拿话剧的奖就是在上海,这次拿《边水往事》也是在上海,“之前演出总在上海,希望以后有机会在上海的舞台上演出,然后在上海拍戏。”


很多人评价,他把自己丢在了这个戏里面,对此蒋奇明说:“王安全这个角色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我们一帮演员刚进组的时候,为了让肤色更接近东南亚,我们每天都会在中午最晒的时候,在酒店楼下晒一到两个小时,因为一旦肤色各方面细节对了,可能更容易找到角色的感觉。”


这部戏是在云南拍摄,《边水往事》中的不少经典场景,现在也吸引了很多人前往打卡。蒋奇明说,之所以最终剧中呈现出的“三边坡”很真实,是因为主创们都非常注重细节,“因为我们是在版纳和一些边境地区拍的,因为我是一个叠码仔,需要学习各种各样的语言,我们最开始还没有学习勃磨语(注:《边水往事》为剧中虚构世界‘三边坡’系统性创造的全新语言‌)的时候,其实是先跟司机师傅学的云南话,然后说各种各样的方言。这个过程当中,无论是语言也好,肤色也好,我们私底下所有演职人员、导演,关系都很融洽,才有了感觉很真实的‘三边坡’。”


他在其中的演技,已经被一些综艺拿来当成教科书式的演技,对此他很谦虚:“我觉得可能是因为角色本身口音好玩,然后这个角色本身的情节好玩,才能让大家去诠释,这跟我的诠释没有任何的关系,我觉得每个人诠释王安全都有不一样的感觉。”



最佳编剧(改编):李潇、王思

《玫瑰的故事》


评委评语: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情感,描写了女性在社会生活洪流中的坚韧和柔情。女性角色不再是单一的社会符号或者家庭附庸,而是拥有独立思想、丰富情感和强大生命力的个体。


《玫瑰的故事》诞生了不少的名场面,这跟编剧的功力不无关系。两位编剧觉得,能打动观众和评委的,其实是对人物的真实刻画。


李潇说,刘亦菲扮演的黄亦玫,“这个人物非常独立、爱自己、有自己的主见,然后我们讲她这一生怎么爱、怎么活、怎么不后悔,我觉得是这些东西打动了观众”。王思也补充说,在改编创作的过程中,她们“没有刻意回避人性一些小的缺点,真实地反映了这个人物”,也是重要原因。


《玫瑰的故事》原著发生在香港,是年代比较久远的故事,将这个故事从地域、年代感以及社会环境完成迁移,都不容易,但两位编剧却说“这并不是最困难的”——两人都是北方长大的,从创作层面来说并不难,“在千禧年那个年代,我们其实是黄亦玫的同龄人,所以说我们自己经历了那个年代,我们只是要把我们经历的这些东西还原出来”,“这部戏最困难的,是要找到黄亦玫这个人,包括找到她的扮演者”。


她们最终找到了刘亦菲,两位编剧觉得,“其实她跟黄亦玫这个角色是水乳交融、是不可分割的”。编剧在剧本创作阶段跟刘亦菲就有很多讨论,经常发微信、打电话甚至见面讨论,“她会有一些自己的想法给到我们启发,也会给我们这个角色增添很多色彩。比如说最早也是她提醒我们一些,玫瑰应该多刺这些特点,这些都是小说里面没有的。”



最佳编剧(原创):徐萌

《我是刑警》


评委评语:以纪实的风格、坚实的剧作、硬核的刑侦专业性、丰富动人的刑警群像,成为中国刑侦大案的影像志,展现了刑侦技术发展史,在荧屏上留下了一部中国刑警的恢弘史诗。


《我是刑警》当中有非常多的细节,在保证刑侦工作真实性的同时,也要保证戏剧张力的存在,徐萌在编剧时特别注意到了当中的平衡。“从专业的角度来说,这类剧首先要保证它好看,所以我们设置的时候,我们习惯说内部人物、外部人物、内部矛盾、外部矛盾,实际上就是真实的案例和我们设置的人物关系,然后沿着人物的性格发展。”她说,作为一名成熟的编剧,其实是“有一套方法论的”。


对她来说,具体的职业真实和戏剧冲突并不难找到平衡点,“最难的是在当下这种悬疑、心理、断案越来越悬的潮流下,怎么能够保障一个东西好看,能让制片方、平台支持你,然后能让观众喜欢?”她认为,要保证真实好看,“其实靠的是我们扎扎实实地去采访,把这个行业吃透,把逻辑搞清楚、搞扎实。说到底,就是我们说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扎扎实实本本分分去写好剧。”


这样让一些观众认为,《我是刑警》与其说是刑侦剧,不如说更像是一种特殊的职场剧。对此,徐萌也很认可,“是的,它是有职场剧的范式,其实我写的时候就是按照职场剧的模式去写的,因为你首先要打破专业壁垒。第二,它有一点点‘办公室政治’。在今天我们写剧,因为年轻人大家都投身职场,大家希望看到的是成长和突破自我,还有如何面对职场的压力,其实我是有这种设想的。”作为编剧,她很欣喜自己的用意被大家解读了出来。



最佳摄影:刘懿增

《我的阿勒泰》


评委评语:《我的阿勒泰》用朴素的摄影手法传递了一曲丰满、绵延的草原牧歌。镜头拥抱辽阔天地,光影雕刻原野筋骨。构图凝练,瞬间永恒,北疆牧歌在方寸间回荡不息。


《我的阿勒泰》展现了新疆的绝美风光,阿勒泰一年四季的美景尽收观众眼底。作为该剧的摄影师,刘懿增完全被祖国大好河山之美震撼到了,“能有这样的土壤去激发你的创作灵感,对摄影师来讲很幸运。”但刘懿增同时表示,镜头表达的美不及那片土地的美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建议大家去亲身感受一下,那边的美真的是无穷无尽。”阿勒泰美不胜收,但在刘懿增心中,真正能留在心中的一定是那个地方的体验,“这个体验一定是跟人、跟事相关的,是完全超越美景的。”刘懿增在拍摄前就读完了李娟的同名小说,在看到“光线穿过树林,闪闪烁烁,像深海中的鱼一样”这样的描述时,刘懿增第一反应是“非常美”,但却无法想象如何把这种闪光拍出来,于是在拍摄之前反复做测试。“你要把文本中那些很美的文字变成可视化、具象的现实,这个过程对我来说印象深刻。”



最佳美术 :邵昌勇、朱寒冰

《国色芳华》


评委评语:《国色芳华》用绮丽丹青绘盛地华章,浓艳工笔凝东方气韵,色谱流转间见千年风雅。瑰丽中不失典雅,磅礴中自有精微,谱写了东方美学的篇章。


古装剧《国色芳华》将传统美学和现代审美相融合,为观众描绘了一幅绝美的大唐盛世画卷。“唐代在历史中犹如璀璨的明珠,凝聚了东方美学的神韵,加上牡丹元素就更加唯美了。”该剧美术指导朱寒冰透露说,“我们以唐代历史为美学基础,从道具和置景上找了很多历史参考元素,真实还原了大唐的色彩之美。”




第30届上海电视节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上海市广播电视局、上海广播电视台承办,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协办,上海临港新片区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特别支持。